妙笔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拖油瓶 - 第九十九章

第九十九章[第2页/共3页]

尤三姐儿闻听此言,便晓得陈珪是承诺了,不觉大喜的道:“我就晓得娘舅疼我,必会承诺的。”

陈珪闻言,天然晓得太子殿下言有所指。只是他为人谨慎,向来不爱说人是非。闻听此话,也不过是笑了笑,并未答言。

一时陈珪躬身辞职,出宫返家。只见陈老太爷陈老太太、冯氏、陈桡、陈婉并二姐儿都在堂上坐着闲话儿。唯独不见尤三姐儿。不免笑着问道:“三姐儿如何不见?”

“不错。”陈珪点了点头,仿佛看破了太子殿下的设法普通,持续说道:“海上贸易利润庞大,只要胜利来去一次,便是一本万利。到时候贤人见了这些好处,天然会晓得为甚么那些个功劳权贵明知朝廷有海禁,却仍然在公开里支撑海商同番夷做买卖。目睹着大笔的银子就在眼皮子底下淌水儿似的溜走,贤人贤明神武,天然会想到前朝开市舶司,征市舶税之事。又何必我等提示?”

目睹着尤三姐儿又跑出去闹陈老太爷陈老太太并冯氏婉姐儿等人,陈桡不觉摇了点头,向陈珪说道:“父亲这么纵着mm,纵得mm更加的随性尽情,将来嫁到夫家时,只怕夫家可不会对mm百依百顺,届时拘束很多了,岂不反生落差?”

尤三姐儿便笑言说道:“我想请娘舅帮我安排个身份,此后我穿戴男装在外头行事的时候也便利了。我可不想一辈子都呆在后宅里头望着四方方的天儿,怪没意义的。”

贤人思及此处,愁闷之余,不免也想到了那日十二皇子在勤政殿看似偶然间脱口而出的,催缴欠银一事。只是这么一件获咎人的差事,倘若办差的人没有大毅力大才气,恐怕也是干不成的。现在朝廷上,有才气有毅力且情愿趟这汤浑水的人,可未几呀……

太子殿下听了这话更加喜好,口内却说道:“谁说兴利是小事儿,除弊是大事儿。在孤看来,不拘兴利还是除弊,只要至心想着朝廷想着百姓,那就都是大事儿。可不要学那些个冬烘酸丁,每日在朝上只会吵得人头疼,开口忠孝,杜口贤德,真要他们拿主张了,却丁点儿体例都想不出来才是。”

太子殿下闻言莞尔,少不得指着陈珪笑道:“说到底,还不是你不想获咎人么。”

尤三姐儿便道:“那里,人家的铺子里可和缓的很。我一面等着,人家还送茶送水的,那里就冷了呢?”

尤三姐儿该探听的事儿也都探听的差未几了,闻听陈珪如此叮嘱,便也不再多言。只笑着称是。这么顺服的模样儿叫世人见了,少不得笑道:“你便是个孙猴子,你娘舅也是那如来佛。还得你娘舅治你。”

陈珪闻听此言,不觉笑着挑了挑眉。看向陈桡。

尤三姐儿见问,嘻嘻的笑道:“只在外头随便逛逛。几乎忘了时候,还请老祖宗惩罚。”

说罢,又猴儿在陈老太太的怀中笑道:“我今儿在稻花香等了大半个时候才买返来的糕点,外祖父外祖父舅母婉姐姐二姐姐可吃了,好吃么?”

太子殿下用茶盖儿悄悄磨着茶盏,沉吟了半日,方才说道:“以是你方才建议开海禁,就是为同番夷属国互市?”

世人还将来得及开口,只听陈老太太便笑骂道:“快不要提这个野丫头了。打从你认了她做甚么远房侄子,这丫头就跟疯了似的,见天儿的穿个小子模样儿的往外头跑。返来时就躲在房中写写画画,也不晓得又算计着甚么。可比你这个娘舅还忙呢。”

世人只觉面前一亮,只见劈面出去了一名及其年青姣美的公子哥儿。青丝如墨,束着金冠,白面朱唇,眸如点星,身上穿戴一件大红缂金丝团花箭袖,束着石青玉带,腰间挂着石青宫绦并一个石青缠花的荷包。外罩一件儿大红猩猩毡的大氅。俏生生立在灯下,端倪腐败,气质英挺,举手投足间一股子疏阔风骚。真真是个翩翩乱世佳公子。

“你是说开海禁,重修市舶司?”太子殿下闻听陈珪之谏言,不觉放下了手中茶盏,开口问道。

说罢,且又学着小子模样儿向陈珪长鞠一躬,口内说道:“陈杉见过娘舅,娘舅万安。”

陈珪见状,则笑眯眯的摆了摆手,口内说道:“既然你说本身是陈杉,就不好再叫我娘舅了,还是叫我大伯罢。”

尤三姐儿笑嘻嘻的道:“我觉着女儿家挺好的,干吗要把本身当作小爷呢?不过是在外头走动的时候,嫌费事罢了……娘舅别问那么多了,只说依不依我罢?”

陈珪闻言,不觉嘲笑道:“我陈家的女儿,即便是嫁到了夫家,也要跟着性子过日子,那里能让外人欺负了去。当年你姑母是如此,此后你几位mm也应如此。不然陈家要你这顶门立户的干甚么?你既然晓得世人对女儿苛责责备,就要好生习学,尽力长进。永久压过那些个姻亲一头,将来也好替妹后代儿撑腰。至于那些个姻亲么……”

太子点了点头,陈珪乃是他的对劲亲信。何况他们君臣之间也算是因为这件事情结识的。其中启事他天然晓得。

陈珪喜得便推了陈桡一把,笑眯眯说道:“这那里是我的侄子,便是我的亲儿子一样。真真是比下去了。”

陈珪见状,持续说道:“微臣因着这一分股,每年分的红利多达十余万两。而这十余万两银子,对于商队来往一趟的收益来讲,也不过是九牛一毛。可见这海商的赢利颇丰。现在国库空虚,朝廷艰巨。倘若想在贫苦百姓上捞银子,既捞不着多少,名声还不好听。莫不如把目光放远一些,去挣那些外洋番夷的银子。”

陈珪闻言,不觉笑道:“有甚么事儿你就说罢。莫非你的要求,我另有不承诺的?”

另有一则,此次陈珪筹办国债发行之事,是因为局势告急临危受命。因为朝廷本身都已是青黄不接,恐怕到时也拿不出银子来还。以是陈珪同太子殿下、贤人商讨后,便决定以税还债。

太子殿下同陈珪在暗里相处,安闲的惯了,偶尔便会口不择言。这会子想也晓得不当,不觉笑了笑,也不再多说。

陈桡闻言,只得无法一笑。

尤三姐儿缩了缩脖子,只好告饶的道:“舅母饶我一回。我此后再不敢了。”

陈珪也跟着赔笑道:“正所谓兴利除弊。微臣人微言轻,天然只想着如何向殿下尽忠,为朝廷效力,还不能给殿下惹费事。以是也只能做些兴利的小事儿。至于除弊的大事儿……还是交给旁人罢。”

这些个盐商富户大多是太子门下养的荷包子,天然也是晓得陈珪在太子殿下跟前儿的对劲的。闻听陈珪如此相商,非论心下如何作想,面儿上倒是不敢存疑的。因而陈珪便在第一时候筹集了赈灾与武备银两总计三百万两交由太子,由太子上交朝廷,以后再由户部与兵部官员商讨着如何费钱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