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续弦[种田] - 第12章 拾贰种子

第12章 拾贰种子[第1页/共2页]

李老太太责怪道:“这是县里头的官老爷让你作种用的,你如何敢想着要吃了?”

元墨客的确是不懂,非常不屑地切了一声。

二人本来没甚么希冀,尝过后却不测埠感觉这东西固然难啃了些,却还算有点滋味,带着些甜,吃了以后很有饱腹之感。如果真如县里下来的官老爷所说的那般好种,收成又高,那但是天大的功德。只是李老太太本就不通稼穑,那里敢给这东西打包票,这东西,还是只能堆在李家院子里头晒着,恐怕发霉。

不知上头甚么时候会再来探查,李老太太很有些心急,在等了三天没寻着乐意一试的人后,她拍着大腿,叫林婶来:“快,要不把慕儿叫返来去,他是读书人,懂的多,主张也多。让他想想,这事儿该如何办。”

张十一决定试一试,而刘兰娘则是带着夏荷留下的小篮子,把剩下的棒子分给些熟人尝尝鲜。

只可惜没人同他当真。

他先是给刘兰娘和张十一尝了尝,教他们信过这东西的确能填肚子后,留了些种子下来。张十一瞅着这长长的玩意儿揣摩起来:“这东西,弄熟了如何都能吃,但要种的话,该如何种?”

夏荷笑道:“总得叫我尝尝吧,要不然,您给我几日时候,等相公下回旬休回家,我这里还没个眉目的话,我们再奉告他罢。”

“忸捏,山荆不过识些字罢了。”李慕淡淡推让一句。

夏荷摸了摸本身方才啃上去的牙印子,倒是在揣摩旁的事情,嘀咕道:“娘,要不然我们先煮两根尝尝,这东西究竟味道如何,能不能填饱肚子?”

“哈哈,说到这儿,我倒是感觉李家娘子说得好,耗子假狐威,不能更贴切了!”

夏荷可称不上知心吧。

李老太太何尝不这么想,她可比夏荷更要挂念李慕的科举,只是现在她实在是没了主心骨,需求李慕返来做个依托。

麦子一收,没过量久,地里便都播下了豆子,只等豆子熟了再种一轮的麦,地里头的把式,家传父,父传子,这安乐村祖祖辈辈人,都是这么过的。本年这豆苗刚抽芽呢,俄然上头却指派了人下来,要村里头把豆苗拔了,种前年出使西蛮的人,从蛮子那边带返来的一种粮食。

李老太太在一旁唉声感喟:“官老爷说,如果下返来我们村儿看,这地里头如果没种上这东西,唯我们家是问。这,我一个老太婆,如何能叫村里人把地里的东西废了,都种上这玩意儿啊!”

夏荷深思一番,道是:“母亲,要不然,这事儿我来办吧,相公还是用心读书的好。”

县衙下来的人可不管这些地里刨食的能不能吃饱了,镇上一同前来的不入流小官又只会冲着这些上头来的人赔笑,转头对农户又凶神恶煞。连恐吓带哄,这些人都没能叫农户们买账,哼了一声,道是他们敬酒不吃吃罚酒,这东西就撂这儿了,按每家每户的地分摊下去,谁都跑不了。

李老太太想了想,承诺了下来。

夏荷便又取了三根棒子,煮熟后,切成了块儿,装在个篮子里,回了趟张家。

夏荷亦是蹲在那东西的面前,细心去瞅。那东西比巴掌要长上一些,有三指宽,剥开外头的皮,内里则是密密排着的梳齿似的种粒。夏荷啃了一口,差点儿啃掉牙。

兰娘这跑了一天也没送出去多少种子,张十一能种的也不过是自家山上那亩劣等田。――上等田里的豆苗他可不舍得拔。夏荷见终究也没送出去多少种子,怕官老爷还得惩罚,想了想,对张十一道:“要不,爹你循着我们家的地种上一圈,且当个栅栏使?传闻这东西,长起来能有人高呢。”又用掉了一点。

但不知为何……李慕在心底里,却还是挂念着他。这类滋味非常奇特,李慕从未体味过,只是节制不住地,俄然间就想起了夏荷,想晓得,他现在在家里做甚么,是在陪着娘还是在哄金宝,在家里还能坐住吗,听林婶抱怨过他老是爱出门,莫不是又去岳丈地里帮手去了。

这么东拼西凑,院子里的棒子堆终究小了一圈儿。夏荷一边欣喜着李老太太,一边却也犯愁着呢。实在是没体例了,他叹了口气,对张十一道是:“爹,我们去开荒山吧。”

农户们便笑了,一哄而散。这安乐村的地十有*都是李家的,他们不过是耕户罢了。

元墨客嗤笑:“鹿兄才回书院两日,这就想家了可如何办,另有七日要熬呢。”

“这……夏荷你能行吗?”李老太太并不放心。

夏荷那里晓得,揣摩半晌:“大抵是把这一粒一粒地弄下来?比如那麦子似的,总不能把麦穗直接埋到地里头吧。”

有路过的人笑他:“你如何把东西种在外头,就不怕被野孩子糟蹋了?”

坐在他身后的二人,见他这个模样,用心大声提及康墨客的事:“那人可终究被赶走了,整日里不把旁人放在眼里,傲成那副模样,晓得的道他是县令大人的一个门人的侄子,不晓得的,还觉得这架子得是县令本人才气摆得起呢。”

分发新种子的人是县府派来的,先是一番打单,说要大师伙儿这么做的那但是当今圣上。而后又把那东西吹得天花乱坠,说是哪怕在坡上种都能结很多果子出来,比豆子可强很多,又毫不迟误两季麦子。但农户们挤作一堆,瞧那人手里头拿的东西,你看我我看你,谁都不熟谙那是甚么玩意儿,哪敢等闲尝试,万一没种成,这但是生生地少了一季收成,没准本年就得饿肚子呢。

青君书院一贯如此,向来都不是一进书院便得高枕无忧,如果被先生以为学问不敷或品德不好,都极有能够被摈除。这姓康的本就获咎了很多人,又在书院门口做下了那等事,被看他不扎眼的人转头向先生一告状,那里还能再在这里呆下去。

鹿墨客恼道:“你这个还未立室的,懂甚么!你懂娘子有多知心吗?”

李慕便又低下头去看书了。刚要看出来,却传闻身后的鹿墨客俄然叹了一句,道是:“一提及嫂夫人来,我也想我家娘子了……”

康姓墨客如李慕所言,在旬休结束以后便被书院逐了出去。

这些新奇玩意儿便被丢在了李家,还征了很多的银钱。李家没个当家的在,李老太太一贯好说话,把钱数出去交了,等人一走,自个儿对着院子里的那一堆建议愁来。

此中那鹿姓墨客没忍住,唤了一声李慕,道:“瞧嫂夫人像是念过书的模样,想同李兄在家中时,必是赌书泼茶,颇得其乐吧。”

“就吃两根,我们未几吃,上头难不成另有通天眼,晓得我们是把这东西下地了,还是下肚了?”夏荷攥着那根棒子不放手,讲正理道是,“再者说,我们总得尝尝好吃不好吃吧,蛮子的东西,指不定是甚么味道呢。”安乐村阔别西蛮,对于那些蛮子,只在戏文里听过,听闻是个顶个的残暴,茹毛饮血地,真不晓得他们吃的东西会是甚么味道。

此人一走,很多人暗自欢畅起来,觉得李慕应当是最欢畅的阿谁,毕竟被调戏的是他的娘子,但去瞧李慕,却见他如口钟似的端坐在书桌前,捧着本页脚都被翻卷了的书,逐字在读,仿佛不为任何外物所动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