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杂学之论[第1页/共11页]
“当然是真的,”林缚笑着说道,“已经让赵虎将剩下的八十两银子送过去了。”
“书稿刊刻或许会亏老本,但是赵舒翰真是好学问,提牢之事历来都无专著,赵舒翰这部书稿却将司狱之事说得透彻,那这部书稿对天下司狱之职便价值千金,”林缚笑了起来,“我是要去做司狱官的,付他一百两银子,你说应不应当?”
农政、水务、营造等杂学还颇受官府重视,即使人数稀少,每朝每代都还有学者专门研究,毕竟帝国的日常运营都离不开这些,但是其他许多行业的技术传承却大多数是由匠门内部师徒传承。即使每代每行每业都有巧夺天工的能匠与能称得上绝世艺术品的产品问世,但是这些都是经验传承的结晶,罕有系统性、结构性的研究,也使得一些堪称艺术品的产品很难在别处、别时复杂出来,时人是很难想象千年之后工业流水线上出来的那些完美工业产品的。
“种田之术轻不轻贱?在那些圣贤之徒眼里,只怕种田之术轻贱得很,但是再是圣贤之徒也要一天饱食两餐才有心思去读圣贤文章,”林缚倒是图一吐为快,平时也难找到能一吐为快的对象,跟赵舒翰滔滔不绝的说道,“江东之地富饶,一季地产两石有余,一年能长两季;西秦之地贫瘠,一年只长一季,一季地产甚至不足半石----这其中到底有怎样的学问,圣贤之徒不会费心去细究,林缚却觉得这其中的学问比天下所有的道德之学都更值得细究。赵兄是不是觉得林缚此言大逆不道,有讳常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