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短命的闹饷(下)[第2页/共2页]
满脸涨红的朱大典,呆呆的看着劈面果断的枪口,好一阵才缓了下来。二话不说,摘下印信,让还在板滞中的仆人递上去。军官查抄以后,这在做个手势,表示收了枪。态度变得很暖和,立正还礼道:“中丞请,来人,街上不承平,护送一程。”
这一下朱大典完整的没了挣扎之心,这份奏折只要他点点头,在上面具名以后,此次的事情就不是过,而是一份功绩。作为一名大明文官,抛出一个勋贵去送命,保住本身的官位,做这个事情他的内心那是一点压力都没有的。
陈燮对朱大典也没啥好印象,这货是个大赃官,跟时下的文臣差未几。但是有一点值得必定,那就是在汗青的记录中,面前的这一名,受命守金华以后,散尽家财,招募义士。金华戋戋小城,朱大典死守了三个月。城破之际,携家人及幕僚数十人,引爆火药,就义于金华八咏楼。康熙年间(1662年~1721年),朱大典及共同为保卫婺城殉难的严万龄、朱万化、朱万仍、朱钰等被入祀乡贤祠和忠烈祠。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清廷赐谥朱大典为“烈愍公”,并在金华通济桥北的双溪驿前,制作了一座高1o米、四柱的青石牌坊,横额上勒刻“表海崇勋”四个大字。
一个小队的登州营出列,朱大典也不客气了,黑着脸上了马车就走。对文臣来讲,方才那一上面对枪口的刹时,可谓奇耻大辱。但是朱大典却涓滴没有恨阿谁军官,把这一笔账给记在陈燮的头上。明天归去,说不得要参他一本,如此娇纵配军,文臣颜面安在?内心想的好好的,也决定这么做。朱大典正在策画如何写这份奏折的时候,马车停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