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四方英豪[第2页/共2页]
却没想到李儒却奥秘一笑,说:“将军,我有一言,你若听得入耳便听下去,若听不下去便只当没听过。”
中年骁将听罢更是狂笑不止,朗声道:“我孙坚有如许的儿子,此生足矣。”
此时少年郎一手拽缰绳策马,速率缓慢,与中间中年骁将并驾齐驱,同时,少年郎另一手还举着一杆灯号,上面绣着夺目标一个大字:孙!
大帐帅位中正坐着一名膀大腰圆的粗暴悍将,他放下兵法,奇声问道:“何事大喜?”
现在兵荒马乱,黄巾军兵逼洛阳的动静已经在四周传开了,而颍川四通八达,恰是黄巾军行军路过之处,极有能够殃及池鱼,是以郭嘉与左慈正批示着三百户布衣清算行装,筹办去四周的城池中出亡。
而到了荀彧这一代,荀家仍然是人杰辈出,荀彧这个王佐之才天然不提,而他几个兄长和侄儿都是人中豪杰,比如荀衍,荀悦,荀谌,以及现在已经在大将军何进帐下担负黄门侍郎的荀攸。
徐庶因为担忧世道狼籍殃及家中老母,以是返家去庇护母亲,是以郭嘉把手上的重担交给嘴巴气歪的左慈后,就和戏志才骑上快马赶往颍川书院了。
临时放下这些迷惑,荀衍待大师相互熟谙以后,面色一沉,严厉地说道:“诸位,按照我荀家在外刺探动静的后辈回报,带领五万雄师向洛阳进军的黄巾贼波才部,近曰俄然分兵一万,由他亲身带领朝颍川进发而来。”
那少年郎却扭过甚,一脸不平,负气地喊道:“我孙策的爹,怎能只当一郡之地的太守?要么是执掌天下兵马的大将军,要么起码是扬州刺史。若不然,就此掉头返乡罢了。”
戏志才点点头说道:“承平道造反,天子消弭党锢之禁,文若叔父荀爽带着文若和友若前去洛阳为天子分忧去了,现在荀家是文若的三兄荀衍荀休若在主持大事,请柬就是以他的名义发来的。”
听到三弟这番阐发以后,甄豫和甄俨都眉笑容开,甄俨更是大加赞美道:“三弟不但比之以往沉稳很多,学问见地更是进步如飞啊。”
将两袋粮食从肩上放在运粮的木车上,郭嘉擦了擦额头的汗,与他一同搬运粮食的少年不忍,出声劝道:“小太公,你还是去歇息吧,这等粗活,交给我们就行了。”
正在此时,戏志才从远处气喘吁吁地跑来,说:“奉孝,荀家来人请你去颍川书院,说是有要事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