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巴山医舍[第2页/共2页]
莫残坐在一道清澈的溪水旁,就干粮饮着溪水填饱了肚子。那些杏林堂的学徒们常常上山采药,天然比不上他们,不过本身出身猎户,小时候听惯了村里大人们报告的打猎故事,索姓不如抓点甚么归去也好。
趁着他欢畅,莫残提出平时多去上山采药,以弥补店里药材的不敷,夏巴山以为这主张不错,遂满口承诺。
苍山周遭百里,中草药种类浩繁,如当归、柴胡、草乌、丹参、黄芩、天南星、半夏以及红景天、藏红花等,有的猎户偶尔还能打到麝鹿、云豹或黑熊。卖到城里的麝香、豹骨和熊胆代价很高,只要像杏林堂那样的大铺子才气收,夏巴山想都不敢想。
“凡学徒者,需付押金纹银二十两,这是行规。”
“要收押金么?”素娘游移的问道。
他沿着溪流向上攀登,同时重视聆听着岸边草丛里的动静,不久便有了发明。
进入到高原灌木丛里,草药开端逐步多了起来,杏林堂的学徒们四周散开分头寻觅,莫残混入其间,并无人发觉。
凡购进的中草药材,都需求进一步的加工。挑除杂质,簸出灰尘和藐小杂物,不必暴晒的,要风干和阴干。别的,普通药铺都按“配本”自行配制成药。详细说来,先用药刀和脚蹬铁碾子把整药轧碎,再打成水丸或团成蜜丸,最后蜜丸用蜡皮封严,称之为吊蜡皮。
正堂之吊颈挂着东汉名医张仲景的画像,楹联上书:医中之圣,方中之祖。两侧通壁尽是木橱药斗,珍稀药材极多,是大理城内最大的医馆。
“老夫夏巴山,这间医舍就是我的,这孩子叫甚么?”
不远处阴凉潮湿的灌木丛里,收回了轻微的窸窸窣窣声音,水边泥地上留有清楚地五趾足印,中间第三趾尤长,莫残晓得那是穿山甲,鳞片能够入药,并且代价不菲。穿山甲行动迟缓,普通只要夜里才出来寻食白蚁,白日分开巢穴则很少见,多数是出来排便的,这东西爱洁净,毫不肯弄脏本身的窝。
老莫佳耦一听大喜过望,连声伸谢。
第二天一早,莫残背着承担进城,老莫佳耦俩一向送他到村口,素娘望着孩子远去的背影,禁不住落下泪来。
莫氏族里有人先容说城里最大的医馆“杏林堂”正在招收学徒,莫残能够去尝尝。老莫佳耦也以为学医很好,将来做一名郎中,起码糊口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