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文学网 - 玄幻奇幻 - 百媚图 - 第十五章 道士生活

第十五章 道士生活[第1页/共2页]

“哦,刚吃了饭,摆布无事,你我何不相伴去琼花圃里看那琼花?”李一清笑道。

阁子里已经有道人在扫灰擦地,见了钱逸群,纷繁施礼。

过斋堂普通是要请大师的,不过大师普通是不来的。钱逸群跟着走了一遭,头回鞠问,细心察看前面道人的举止,以免露乖献丑。

不过这单牌如何说都是真的,就算格局不对,那也是客寮的事。道人取了簿册登录名号,问道:“你要抄哪本经?”

钱逸群猎奇心大动,想想本身也的确没见过夏季开放的琼花,干脆跟着一起去见地一番,也不枉在琼花观里挂单一场。

这一抄起经籍,时候便过得缓慢,转眼间就听到云板声响,到了中午鞠问时候。

钱逸群听了这些端方,心道:固然师父从未说过,却一向都是这么做的,也没甚希奇之处。他捧了经籍和文房用品下了一楼,在震卦上找了坐位,铺纸研墨,沉心静气,筹办抄经。

老道人利利索索回了全礼,口称“不敢”,又道:“便在玉皇阁,我领你去。”

“嘿嘿,”李一清笑道,“我却有些不美意义,还请师兄一起为我壮壮胆色吧。”

“哈,师兄新来,倒是不知此中另有玄奥啊。”李一清上前拉住钱逸群的手,“你去了便晓得了。”

钱逸群想了想,道:“不晓得能抄道藏否?”

又有道人接引唱道:“灵音到处,灭罪消愆;宝号宣时,扶危救难。将当有开坛,演教之偈,仰劳道众,随声应和。”

然后才开端讽诵三清经文、诸真宝诰。

这一整套早课做下来,足足用了一个时候。

——这位师兄还真是自来熟。

道人接过单牌,皱紧眉头。

钱逸群头天上班,还不晓得圜堂在那里。便找了个老道人,一躬到底,道:“老修行慈悲,弟子新来,敢问本观圜堂在那里。”

李一清打个愣,笑道:“厚师兄与这里有缘,玉皇阁本就是建在后土祠旧址上的。”

幸亏鞠问并没甚么太大讲究,不过就是进门时与身边道友打个躬,走到堂主面前再打个躬,像祖师施礼,摆列序坐,不得说话出声。如果粥菜不敷,只能用筷子在碗内划个圈,表示要添多少,不能有剩。

钱逸群不必按经亏本的格局誊写,只要重视天尊名讳顶格等端方就行了。

钱逸群道:“知名无姓无品德,只取一个‘厚’字罢。”

单牌上该当说明这羽士的师公、师爷、师父三代名姓,并其本人的道名道号,挂单年代。钱逸群这单牌上倒是没有师承来源,本人名号也只要“刻薄人”三个字,难怪这阁主大皱其眉。

钱逸群这才晓得,本来早课、鞠问还是一种职位的意味啊。

为了束缚规律,天然有典仪大师手持戒板巡查斋堂。凡是有交头接耳、咀嚼出声、骄易威仪者,毫不分辩便是一板子抽上去。

众道人跟着回向,三诵“大罗三宝天尊”圣号。

“随缘,能抄多少抄多少。”钱逸群笑道。

中午是便堂,随到随用,不讲威仪,只是一样要推行“食不言”的端方。钱逸群正都雅到李一清,便挨着他做了,两人对视一笑,算是号召。

“公然有缘。”钱逸群也跟着笑了,又扣问如果借书该重视些甚么。

钱逸群放下笔,清算好的经文纸墨,先偿还存续,然后前去斋堂用饭。

等用过了斋饭,钱逸群步出斋堂,听到前面有人叫道:“师兄慢一步。”转头看去,恰是李一清。

踏上最上一阶楼梯,便有一张四方桌挡道。桌上覆盖黄布,一个长须清癯的道人坐在桌后,看着有四十余岁模样,正展卷浏览,神情专注。

陈监院对那道童行了礼。待他起家,身后经师已经提咏仙曲,转队朝三清殿走去。可见这迎师得逞的事已经不是初次,大师都习觉得常了。

那道人昂首看了钱逸群一眼,道:“你却面熟得很,是新来的?”

正、续《道藏》共支出各种道书一千四百七十六种,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分装成五百一十二函,每函依《千字文》挨次编号,光是经板便有十二万一千五百八十九块,各种典范都按“三洞四辅十二类”编排。

钱逸群笑道:“小道发愿要抄完《道藏》全本,师兄还是本身去吧。”

如果不是被罚抄经,那么抄甚么经,抄多少,都是羽士的自在,不受拘束。那道人也不便多问,起家道:“你要从那里开端抄?”

钱逸群谢过,谛听楼上有走动的动静,又见上面已经打扫得差未几了,一摸腰间单牌,便拾步上楼借书。

万历三十五年,又命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主编《续道藏》。

“恰是。”钱逸群递上单牌,“弟子想支领笔墨纸砚,誊写经文。”

“五千四百八十五卷,五百一十二函。”钱逸群明天刚听陈致和说过,随口报导。

《道藏》用的是经亏本,故而不能用手,只能用经签翻页。每折有五行,每行十七字。字体不算大,倒也看的清楚。

“我等才来没几年,哪有这般福分。”那年青道人系着清闲巾,呵呵一笑。

这时琼花观的大门方才大开,驱逐第一批来上香的信众。

接着大请启、小请启、八大神咒、玄蕴开经。

钱逸群立在一旁,等他翻书时方才上前打躬道:“阁主老爷慈悲。”

钱逸群唱喏回礼,便迈步出来。

《正统道藏》从永历四年由龙虎山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开端编修。张宇初成仙以后,又由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持续编修。英宗正统九年,又诏通妙真人邵以正校订补充,于正统十年刊板事竣,总计五千三百零五卷。

“看个琼花也要壮胆?”钱逸群失声笑道,暗道:这位师兄得有多娇羞啊?

那道人在桌上檀香上浴了手,起家取了《宇》字函中第一卷出来,又去取了笔墨纸砚,细细数了纸张数量,一并登录,然后交代了几句抄经时的端方,方才交给钱逸群。

玉皇阁楼高三层,已经是扬州城里最高的修建了。登阁顶能够眺览全城,是文人雅士非常神驰之所。但是从万积年间受赐了《道藏》,这玉皇阁的2、三两层楼便不准外人上去。要想借书,只要列出版单交给藏经阁阁主,取了书出来,在玉皇阁里抄阅。

“你抄的完么?”

钱逸群从未做过如此完整的法事,饶是有剑术练体,灵蕴养身,却仍旧有些吃不消。再看其他道人,因为每天都要这么做两回,各个轻松舒畅。

那年青道人又问道:“我俗姓李,道名一清,师兄仙姓?”

钱逸群跟在老道人身后,绕过三清殿便见一处三层楼高的阁子,正门上悬匾,恰是:“玉皇阁”三个字。

众道人回到三清殿,经师归位,众道分班序立。陈监院亲身取了鼓槌,三清圣像旁的法鼓上一捶,领韵唱起《廓清韵》:“琳琅振响,十方清除,河海寂静,山岳吞烟。万灵镇伏,调集群仙。天无秽氛,地无妖尘。冥慧洞清,大量玄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