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调停三国的最大阻碍,原来是出来调停的[第1页/共1页]
高桓权面如土色,晓得事已至此,说甚么都没用,不得不在上面代表高句丽国具名。
“你们受命而来长安,想必高句丽王和百济王,也就是你们的父亲,也不想这场仗,持续打下去吧?”
他一向感觉此次媾和的最大停滞,是占尽上风的新罗,为此他非常担忧。
高桓权握紧拳头,说道:“媾和,是我高句丽最大的底线!”
高桓权也作揖到底,说道:“上使。”
“不签,就打,签了,我大唐准你们三国媾和!”
“你们看看,没有甚么贰言,先把这个签了。”
程俊沉声道:“我大唐有句古话,叫做‘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豪杰也’。”
朱子奢在旁闻言,当即冲动的草拟起《高句丽、百济向大唐补偿》文书。
程俊眉头一挑,也站起了身,看着他说道:
“但是,你高句丽有我大唐的国力吗?”
朱子奢此时看向他的目光,充满了崇拜,这是妙手,真正的构和妙手......
等他们签完,程俊收起文书,说道:
程俊盯着他,一本端庄道:“以是,你的底线,在我大唐眼里,是能够突破的。”
“城下之盟,可就不是你们各自赔款二百万这么简朴了,你们不但要赔款,还得割地!”
“没有!”
“你们乃至不肯意叫我一声上使。”
“现在你们两国,一国赔款两百万贯。”
高桓权开口道:“一百万贯,不能再多了!”
随即递还给了高桓权。
“你们想面对那样的局面吗?”
“别打到最后,海东三国只剩下新罗一国,你们再悔怨不该不补偿我大唐钱款的时候,就已经为时已晚了!”
“给我一句痛快话,签,还是不签?”
程俊当真说道:
“我程俊,奉旨补救海东三国之纷争,晓得是甚么意义吗?”
程俊看着二人,诘责道:
“就是说,我说的,就是我大唐天子陛下的意义!”
金德曼此时已经看到了程俊的手腕,赶紧摇手道:
“上使。”
“你们两国,一人一百万贯。”
说完,他望向新罗公主,问道:“公主殿下,你有甚么贰言?”
程俊见状,沉吟两秒,说道:
“这叫我很难办啊。”
程俊提示道:“再说了,你们赔款,是向我大唐赔款,又不是向新罗,不丢份。”
高桓权嘴唇颤抖着,没有去看,因为他晓得,看了也没用。
程俊见他不敢再吭声,持续施压道:
“我大唐作陪到底!”
扶余义慈说道:“二百万贯,太多了!”
高桓权抿着嘴唇,一声不吭。
“看在你们还对我大唐称臣的份上,那就一百五十万贯吧。”
程俊对劲点头,“那就一百万贯吧。”
“可见现在海东三国的局势,对你们两国倒霉,你们花小钱,是办大事。”
比及朱子奢放下笔,程俊看向神采丢脸的高桓权和扶余义慈,接着说道:
说着,他双手抱肩,说道:“你高句丽,如果有我大唐的国力,你的底线,我毫不触碰。”
“你们如果不补偿,那就持续打!”
程俊见他不说话,放动手中的圣旨,然后问道:
程俊竖起两个手指,寂然道:
程俊望着二人,没有跟他们持续还价还价,而是叹了口气,说道:
高桓权闻言叫道:“你晓得我们两国,一年税收才多少吗?”
程俊笑道:“那就签吧。”
高桓权神采涨红,没想到程俊会如此赤裸裸的说出这般话,忍不住站起家,叫道:
朱子奢有些抓狂,不是已经安妥了吗,如何又生出幺蛾子.......
程俊细心看了看,上面写的是贞观三年玄月初五,于鸿胪寺中,海东三国情愿媾和,各自退兵的详细内容,肯定没有甚么忽略,然后递给金德曼,说道:
补救一事上,程俊是上官,他是在旁帮手的,只要事关补救,他必须服从程俊的唆使。
程俊看向高桓权。
说完,他从一旁拿来李世民任命他为补救特使的旨意,高高举起,说道:
程俊坐下来,手指敲了敲面前案几,说道:
“本日,你们能坐在这里,与新罗媾和,是因为海东三国的局势,还不至于到兵临城下的境地。”
这也太直白了点吧......朱子奢悄悄咂舌。
高桓权手掌颤抖的接过来,看着上面写有刺眼的赔款二百万贯的字样,闭上眼睛,递给了中间的扶余义慈。
“你们再看看这个,如果没有贰言,签了吧。”
扶余义慈思考半晌,问道:“大唐要我们两国赔多少?”
“你们来长安这么久,只称呼我的职位。”
贰内心抱怨,手上却不得不放下笔。
扶余义慈拿过来一看,叹了口气,然后提笔在上面代表百济国签下了名字。
“一旦新罗打到你们的都城,你们另有资格媾和吗?”
没想到,媾和真正的禁止,竟然是出来补救的程俊!
说完,他转头投给朱子奢一个眼神。
程俊接到手中,看着上面写有高句丽、百济将赔款二百万贯给大唐的笔墨,对劲点了点头,递给高桓权,说道:
高桓权还想说甚么,却瞧见扶余义慈对着他摇了点头,只得沉默下来。
听到这话,扶余义慈赶快作揖到底,说道:
喜好选我当御史,李世民你哭甚么请大师保藏:选我当御史,李世民你哭甚么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你们再驳,我就再加!”
“这是圣旨,你们要不要过目一下?”
程俊呵笑道:“你的底线是底线,我大唐的底线,就不是底线了吗?”
“我大唐派去的援助新罗的将帅,牛进达、苏定方,守城,能让新罗都城固若金汤,光复新罗失地,能够所向披靡!”
“我要面见大唐天子陛下!”
很快,他草拟出了《海东三国媾和》文书,递给了程俊,叫他过目。
话音刚落,朱子奢将别的一份文书递了过来。
金德曼、高桓权、扶余义慈各自看了看,肯定再没有甚么过分的要求,便各自具名。
“这份《海东三国媾和》和谈,我会马上呈给我大唐天子陛下过目,如果统统顺利,今天下午,你们就能带着和谈,各自出发归去了。”
程俊指了指他,又指了指高桓权,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