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注释[第1页/共4页]

[46]见《梁书·武帝纪下》,请参看(日)川本芳昭《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4]见《后汉书·刘英传》、《魏书·释老志》。任继愈先生以为佛教传入中国的可靠时候是在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能够采信。请参看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

[39]见《梁书·萧正德传》、《南史·萧正德传》、《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二。

[2]关于“文明”一词的本义,见刘向《说苑·指武篇》:“文明不改,然后加诛。”关于广义的玄门,请参看卿希泰、唐大潮《玄门史》。

[7]见颜之推《颜氏家训》。另请参看樊树志《国史提要》、(日)川本芳昭《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8]请参看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北府兵委曲》、(日)川本芳昭《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36]基督教会承认的罗马帝国“大帝”只要三个:君士坦丁、狄奥多西和查士丁尼,见(日)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

[30]见《宋书·顺帝纪》、《南齐书·王敬则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五。

[33]史学家普通以为,南北朝社会阶层是四个。如傅胜利《中国通史》称四个阶层为世族、布衣、部曲、仆从,邹纪万《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称四个阶层为士人、编户齐民、凭借人、奴婢。但如许的说法均没法表现出士庶之别,是以本书持五阶层说。

[29]请参看钱穆《国史纲领》、傅胜利《中国通史》。

[27]见《晋书·苻融传》。

[15]请参看钱穆《国史纲领》。

第二章

[12]以上事见《宋书·武帝纪》,《晋书》之《桓玄传》、《刘牢之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二,观点请参看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北府兵委曲》。

[38]查士丁尼生于公元482年或483年,死于565年,527年景为天子。

[1]在位时候只要一年的是南齐海陵王萧昭文,两年的是刘宋前废帝刘子业、南齐郁林王萧昭业、南齐和帝萧宝融,三年的是宋武帝刘裕、宋少帝刘义符、宋顺帝刘准、梁简文帝萧纲、梁敬帝萧方智、陈武帝陈霸先、陈废帝陈伯宗,四年的是齐高帝萧道成、齐东昏侯萧宝卷、梁元帝萧绎,五年的是齐明帝萧鸾,六年的是刘宋后废帝刘昱,八年的是宋明帝刘彧、陈文帝陈蒨、陈后主陈叔宝,十二年的是宋孝武帝刘骏、齐武帝萧赜,十五年的是陈孝宣帝陈顼,三十年的是宋文帝刘义隆,四十八年的是梁武帝萧衍。以上数据按照杜建民《中国历代帝王世系年表》。

[6]请参看(英)韦尔斯《天下史纲》、(英)戴维斯《欧洲史》。

[10]见《晋书·王凝之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一。

[13]见《后汉书·方术传·左慈传》。

[1]见《南史·陈本纪下》、《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七。

[18]见《魏书·宗爱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六。

[11]见《魏书·太祖纪》。

[30]见《魏书·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一。按:冯太后政变是在北魏天安元年(466)仲春二十五日(庚申),拓跋宏出世则在皇兴元年(467)八月十四日(戊申)。是以即便拓跋宏系冯太后之子,政变时也不会有身。

[6]陶弘景所编《真诰》二十卷,就有抄袭佛教《四十二章经》的内容,请参看翦伯赞《中国史纲领》。

[31]梁武帝之前,中国佛教徒常常遵循小乘佛教《十诵律》规定,答应吃“三种净肉”(即不为吃肉而用心杀生之肉)。梁武帝为体味决财务题目,遵循大乘佛教主张制止荤腥,此为中国佛教徒完整茹素之始。

[22]见《魏书·释老志》、《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并请参看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

[14]见《魏书·崔玄伯传》。

[3]以上据《魏书·序纪》,《北史·魏本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叛)·民族卷》,林惠祥《中百姓族史》,范文澜《中国通史》,翦伯赞《中国史纲领》,樊树志《国史提要》,周时奋《中国汗青十一讲》。

[1]请参看顾准所译(英)林恩·怀德《中世纪的技术和社会窜改》,原文题为《〈马镫和封建主义——技术培养汗青吗?〉译文及评注》,该文支出《顾准文集》。

[33]见《梁书·侯景传》、《南史·侯景传》、《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二。

[31]以上见《魏书》之《任城王云传》、《李冲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八。

[4]比如(英)韦尔斯《天下史纲》即将中国匈奴人称为Huns。但(英)约翰·曼《上帝之鞭阿提拉》一书译者谢焕以为中国匈奴人的英文名应是Xiongnu。

[35]侯景起兵在太清二年八月戊戌,台城沦陷在次年三月丁卯。

[25]见《魏书·宣武灵皇后胡氏传》。

[5]苏维汇王国建立于公元409年,比西哥特王国早,但西哥特是第一个获得罗马帝国承认的蛮族王国(请参看刘明翰主编《天下史·中世纪史》),是以这里不将苏维汇王国和公元568年才建立的伦巴德王国计算在内。

[1]本节史实和描述请参看崔连仲主编《天下通史·当代卷》,郭圣铭《天下文明史纲领》,(英)韦尔斯《天下史纲》,美国期间糊口公司《环球通史》,(日)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上海词典出版社《天下汗青辞典》。

[19]见《晋书·王猛传》。

[16]比如《三国志·鲁肃传》裴松之的按语就说:“刘备与权(孙权)并力,共拒中国(曹操节制的东汉政权),皆肃(鲁肃)之本谋。”

[39]公元502年,梁武帝制定雅乐;505年,设立五馆;512年,制成五礼。梁武帝的制礼作乐,让北方士族都感到恋慕。

[38]见《梁书·武帝纪下》。

[28]见《宋书》之《孝武帝纪》、《二凶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七。

[27]据《宋书·文九王传》,文帝刘义隆十九子,宗子刘劭,次子刘濬,三子刘骏。

[18]据《晋书·安帝纪》,桓玄称帝,是在元兴二年(403)十仲春二十九(壬辰);刘裕起兵,则在次年仲春二十三(乙卯)。

[24]据《宋书·武三王传》,刘裕七子,宗子少帝刘义符,次子庐陵王刘义真,三子宋文帝刘义隆。

[27]见《南史·王华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

[25]见《魏书·高允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五。

[23]见《魏书·崔浩传》。

[2]见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南北学者之病》、鲁迅《北人与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