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文学网 - 游戏竞技 - 吾乃大官人 - 第二十一章 七传词作

第二十一章 七传词作[第1页/共2页]

“如何了,宁公?莫非是诸位都熟谙之人?”

“诸位,此乃六传之作!”

“明月几时有?开首平平,何来六传之才?”一名才华自大的扬州才子嘲笑点头。

“诸位,我看此次中秋传诗会的诗魁,当在这几首当中产生了吧。”

老儒生颤巍巍地走到桌前,因为眼睛一向未分开那张诗稿,乃至于撞在了桌角上。他坐下来抄读着。

林岚看着青莲吃着,托着小巴,感受着亭内的冷风,说道:“少爷也怕,万一蜜斯不认他,这脸面往那里搁?”

“这还用辩论吗?都冲动地让宁公亲身当传诗小厮了,还能有疑议?”

......

老儒生打了打哈欠,拿过纸缓缓道:“能有甚么好诗,如果好,早就出……”他粗粗扫了两句,嘴边的话便戛但是止。

“宁公?您老如何上来了?”

“顺溜?这是谁?如何没传闻过?”

林岚嬉笑道:“大少爷也写了诗呀。”

十来位名儒文豪明显都是将目光锁定在最中间的两首诗上。

西厢还是喧闹,连彩灯都未张挂。

世人纷繁将目光投来,因为来不及眷抄,宁公手中的还是一传时特定的传稿信函。

“留步,留步。秦公,这里另有一首呢。”跑过来的传诗小厮喘着气说道。

“苏公此言在理,不过这首竹月诗倒是凸起了一个奇字,我看也能争上一争,诸公觉得呢?”

一边的扬州名儒苏卿笑道:“我看这首中秋月倒是不错之选,诸位以为呢?”

车夫回道:“府上管家差下人来信儿,公子早早地归府了。”

“甚么?七传?”

......

“哈。”林如海重重地打了个哈欠,“那咱也回府吧。明日还得去衙门呢。”

亥时过了一半,这弄月游街的玩兴也消去了。街头来往之人也少了很多。

“陆”楼的中年男人接过诗稿,本觉得“肆”楼以后,再无佳作,一见小厮传来的这首词,顿时精力一震,惊呼道:“此夜以后,再无咏月之词出其右也!传!”

……

“你这厮又是何为?”

听到这个惊天动静,世人纷繁将目光投来。

……

画舫当中如同炸开锅普通,林如海听到顺溜两字,差点一口茶呛到喉咙,这顺溜不是岚儿的书童嘛。

……

“宁公不会记错了吧?这七传之作……如何能够呢?”

上阕如此,那下阙……

“错不了!”宁公抖了抖诗稿,道:“我念与诸位听。”

宁大师摇点头,将信封一放,欣然若失地说道:“叫顺溜?”

林如海举着茶盖连连挥手,咳嗽道:“不熟谙,不熟谙。”如果说顺溜是他林府上的书童,估计要被这些大儒们笑死,有此等之才,还不金榜落款,当甚么书童。

“岚儿呢?”

林如海打着哈欠,上了久候的马车。

林岚将一包烧麦递上,又喝了些茶解酒,整小我镇静了很多。

......

“既然如此,那么老朽建议,还是老端方,举腕表决吧。”

林岚回府之时,林如海还未归,几个姨娘打麻将也累了,恰好罢手。

“宁公,要不要再稍作商讨?”一个年纪尚青的才子有些游移地问道。毕竟他的那首竹月诗很有能够夺得诗魁,若此词真的传至壹楼,估计……要没戏了?

比起那张诗稿上略微超脱的字体,老儒生写得则更加刚正。

“哈哈,快快揭名吧。”普通为了公允,这眷抄的诗稿上是看不见姓名的,也只是那信封上,才用纸糊住了名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彼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该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聚散,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悠长,千里共婵娟。”

是男人,如何能说不可?

“去去去。早些歇息,整日就没大没小,惯坏你了!”

……

贰楼会聚了扬州各个书院、家属的大才子,一样,一些没能够挤上“壹”楼的大文豪、名儒,皆在此等待着诗魁的出世。

几个姨娘没有子嗣,和王氏相处倒也和谐。

林岚蹑手蹑脚地走过来,还没说话,便被石亭中的青莲逮了个正着。

……

亥时将过,画舫也从湖心缓缓泊岸。此次诗会的十来位评委纷繁端坐在一起。

林岚听着青莲刺刺的语气,将油纸翻开,道:“吃吧。你家蜜斯不带你出门,这中秋还得过。这里另有几个半道上买的月饼,你尝尝。”

“稍安勿躁!等等。”

林岚手中的细绳晃了晃,道:“烧麦呀,娘你不正吃着呢嘛。还不敷吃吗?吃得太多,谨慎身材走样,爹不要你呀!”

......

肆楼

李茂才定睛一瞧,便被吸引到了词中。

王氏眼尖,看到林岚还提着一个包裹,问道:“这里头又是何物?”

伍楼

宁大师和着古调,读起来将这首水调歌头念得非常应景,声音一落,满座俱静,仿佛都沉浸在了词作当中。

“青莲女人还没睡呐。这不是三元楼刚返来,带了些蟹黄烧麦,给你尝尝。”林岚小声地嘀咕了一句猫耳朵。

“传!”

“传!”

“也写了?”

在吃着蟹黄烧麦的王氏问道:“甚么四两银?”

“林御史,如何?您熟谙?”

“甚么?六传之作?难不成是从捌楼一起杀过来的?”

老儒生将手中的诗稿递上,有些骇然地发楞,很久,才道:“此词不知能够突破当年王冲焕的六传之作否?”

诗魁、七传之词、顺溜,满城的人都在猖獗地找着那写下水调歌头之人,但是恶作剧的始作俑者林岚,早已经醉入梦境。

“他还要脸面么?彻夜三元楼,是不是跟你俩人大吃大喝,都沦为了世人丁中的笑柄。明日老爷返来,看那人还如何应对。”

“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堪寒……”词读至此,贰楼当中再无窸窣声,每小我都屏息凝神,恐怕错看一个字。

“是啊,若不是那首诗,我们出三元楼还得付上四两银子呢。”

“嘻嘻,油嘴滑舌。”青莲放下诗稿,拿起烧麦吃了一口,问道:“那人既然这么体贴蜜斯,如何自个儿一次不来西厢?”

宁公将纸条扯开,神采顿时古怪起来。

一名扬州城内的大儒,本应理所当然在画舫之上,因为晕船,以是屈居贰楼,看到这篇水调歌头,骇然道:“藏龙卧虎,没想到我扬州新秀当中,还能有如此高才。”

“老爷,咱也去三元楼?”

四尺白宣铺陈开,中年男人大笔书墨,一盏茶的工夫便将词眷抄结束,中心高台,是贰楼特地安设的大屏风,用来吊挂诗作,以便世人批评,免得一些渣作流入到画舫之上,贻笑风雅。

青莲手中攥着诗稿,看着林岚嬉皮笑容的模样,却少了丝讨厌,坐下来酸溜溜地说道:“准是那人让送给蜜斯的,被你用来借花献佛了吧?”

“一首词?”

昂首望月之时,不由笑道:“东坡老夫子,想不到彻夜您的这首词,值来四两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