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大兴朝驸马须知 - 第132章 离京

第132章 离京[第1页/共2页]

承熹坐着未动,轻声叹了口气。承昭多年来与朝中重臣斗智斗勇,言谈举止早已至滴水不露的地步。此番倒是动了真怒,想来是当真被父皇此举伤了心。

本日更新内容在上一章,本文独家首发于晋♂江,请支撑正版。

本日更新内容在上一章,本文独家首发于晋♂江,请支撑正版。

她语气寡淡,声音低得像是感喟,听不出半分咄咄逼人的诘责或是苛责。

围场遇刺一事刚查出点端倪,还未待查出主事之人,先蚕礼上的祸事却接踵而来。贼人竟还是贴着与京兆尹一模一样的面具去的,真正的京兆尹当下自请去官,待脱了怀疑后再回朝堂。

卖力彻查此案的大理寺一个月没休过假,半夜都不敢安眠,恐怕被人悄无声气地抹了脖子。若不是陛下指了他彻查此案,他那里会往这事上撞?只能凌晨安设了一家长幼,给他们留下了退路。

文宣帝怕越说越错,再三考虑才开口说:“合姝,他到底流着我容家的骨肉,此番犯下大错不容辩白。可要他一条性命到底是过分了些……将他软禁府中可好?”

皇后悄悄看着他,轻声问:“他没有军权,也从不参议朝政,却仍能拉拢臣子,联络贼人作歹。这般狼子野心的畜牲,软禁府中可有大用?如果今后死性不改,伤到了我的孩儿,陛下又待如何?”

皇后看着文宣帝脸上深深的愧悔之色,扯出了一个凉凉的笑,手腕处曾经的伤痕一下一下挣扎得跳着,微小的疼。

宦海沉浮二十余载,现在却遭了这无妄之灾,惹得朝中大臣唏嘘不已。万幸没出甚么大事,若不然,这回还不知得牵涉多少人。

三月中旬围场遇刺一事中,多数刺客被侍卫军斩毙,抓捕归案的十几个刺客有的咬破齿间毒囊他杀了。剩下的几个被卸了下巴,未能及时他杀,可嘴巴个顶个的严实,没熬太重刑,甚么都没问出。

这便板上钉钉,再没差了。而围场刺客一事,大皇子也未能脱去怀疑。

顺着山中那避世的营寨查,也毕竟无果。山上的少年大多是未及弱冠的孩子,早忘了当年买他们上山的是甚么模样,好几年住在山上练兵习武,却从没见过主子。

这很多年来,他虽对那孩子不看重,却到底是本身的头个孩儿。他还模糊记得那孩子幼时是多么灵巧,会说的第一个词就是“父皇”,小时候他还抱着他学写字……即便那孩子十四便出宫落府,身边卖力教养的嬷嬷和侍礼寺人还是他亲身挑的。厥后两人都被他撵回了外务府。

文宣帝沉默好久,终是寂然倒在椅上,闭上眼似有不忍,仿佛一刹时老了十岁,“随你们去吧,可总归……留他一命。”

“儿臣既来问您,是因对父皇的爱重,只想为我与皇姐求个公道。”随即笑得讽刺:“却未想如此狼子野心之辈,父皇竟还要护着他?!置我与皇姐二人于何地?”

这么一查,顺藤摸瓜查出来好些人,厥后牵涉浩繁,连几位三朝元老都牵涉此中,查不到罪证,却也脱不了怀疑,已走至了死胡同中。

她又转了视野看向文宣帝,幼时那段暗淡的光阴闪现在脑海中,眸中讽刺之色愈深。为帝多年,她的父王还是一如既往的心软,心软得近乎胡涂。

却只要在十几年前,两人干系靠近幻灭之时,她才疏离冷酷地喊他:“陛下”。

文宣帝抿了抿唇,方握住她的手,却被她悄悄巧巧挣了开,又说:“可他现在仍冥顽不灵,此番查了然幕后主使,陛下却还要护着他?”

文宣帝寂静半晌,抿唇答:“将他贬为庶人可好?合姝,你既为人母,该知我的苦处。”他不由唏嘘:“到底是我误了他,如果当年好好教养于他,他定不会生出如此祸孽心机。”

待画师画出来,与大皇子真人有个八分相像,世人面面相觑不敢置信。

“陛下如此,又置我的承熹于何地呢?”听到皇后发问,文宣帝不知该如何答,她的声音飘飘悠悠:“当初他给承熹下毒,陛下说他年幼丧母,又受奸人调拨,才犯下如此错事。我不信他,可我信陛下。”

昔日陛下不拘末节,娘娘脾气疏淡,太子温儒俊雅,公主更是暖若东风拂面。此时四个主子竟都冷着个脸,也难过她们如此失措了。

比及皓儿复苏后,却斩钉截铁道:“舅母是好人。”认了认那画像上的男人,更是一口咬定。

这些贼人原是徽州知府部下的府兵,徽州知府部下几十府兵私逃,他却瞒而不报。如果昔日摊上这事,那知府顶多被定个渎职之罪。可现在摊上这事,三日内便被黑骑卫访拿进京,丢了乌纱帽不说,还没了半条命去。

若不是循着小世子沿途洒下的碎纸片做暗号,节俭了很多时候,那伙贼人定已从山路而行,一起逃出了都城。假扮京兆尹及五十兵士的贼人尽数伏法,连带着那荒村里的刺客窝都连根拔了。

那些贼人不是端庄杀手出身,又是得人财帛做这事的,口风不严实。此时本身性命不保,觉得把主使之人供出来就能逃过极刑,当下把大皇子的样貌口述了出来。

文宣帝知贰心中有怨,也就不再管他。可他从没忘过那孩子,逢年过节都赏了东西下去。又怕皇后晓得了心中难过,还是悄悄做的这事。

可文宣帝一颗心微微下沉,这很多年来,她一向没给他起过甚么密切的称呼。两人独处时她一向喊“你”,从不唤他一个更靠近的称呼。仿佛是近乎刻薄地守着心中的间隔,不再靠近他一分,也不容他再靠近一份。

承昭因在储君的位子上,常日讲究八面小巧推断民气,说话做事老是会留一线,以免给臣子留下刻薄寡恩的印象。可此时他眸光极冷:“他虽顶着我容氏皇姓,倒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畜牲。皇姐和皓儿与他同出一宗,他都忍心下如此毒手,其心可诛,千刀万剐都不为过!”

坤宁宫中,本来该温馨和顺其乐融融的家宴,此时却一室冷肃。满桌美食珍羞都没了热气,仍无一人动筷。

很多豪门出身得太子提擢的新臣都没见过这般风声鹤唳的阵仗,又因心中坦开阔荡,此番倒是最主动,恨不得亲手抓出主事之人,得太子青睐。

瞧见母后眼中悲意,承熹摩挲着母后冰冷的手,想要拉她起家一起分开。皇后却摇点头表示无碍,叫她先行分开。

大臣们更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不知府邸那边藏着太子的耳目。

本日更新内容在上一章,本文独家首发于晋♂江,请支撑正版。

“父皇放心便是,儿臣鄙人,可做不来伤害手足的事。”承昭太子语气讽刺:“定会留他一条性命。”

承熹和皇后都定定瞧着文宣帝沉默不语,听承昭怒声道:“围场刺客一事与他脱不了干系,现在竟又打通贼子把手伸到皓儿的头上。伤害手足,这便是父皇眼中的兄长?”

空荡的殿中,其声几次回荡,竟有金戈铿锵之声。

*

如此这便成了文宣帝的家事,瞧见文宣帝脸上乌青,满朝文武没一个敢开口。连昔日蹦跶的最欢、口口声声六合君亲师的御史们,此时都杜口不言,缩着脖子如鹌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