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论道(十一)[第1页/共1页]
肖逸闻听诸家之道后,连络道家天然之道,即将要悟出一条新论来,但是思来想去,总感觉脑海中如同一盘散沙,没法融到一起。就好似龙身已然绘就,唯独贫乏最后的神来之笔,为之点睛。
这时,众弟子方才恍然,对肖逸态度大变,再无怨怼。
道可道,非恒道也。
吕为道见肖逸一副淡然模样,不由焦心道:“肖逸师兄,你可有高论,无妨说出来大师共参啊。”
看似藐小不同,但是对于肖逸表情修炼而来,倒是一个质的奔腾。
众弟子赧然失容,不能回声。
众弟子心神稍稳,神采一缓。
能够安然面对万事万物,方能做到真正的心如止水,以澹泊而广博之心看到人生真谛。
但见肖逸偶然答复,众弟子更怒。这时,长清道者不得不站出来道:“此事怪不得肖逸。”
肖逸转头望向众弟子,只见众弟子当中,除了静姝玉立人群以外,眼中含笑地望着他以外,其他弟子包含吕、吴二人皆怒之已极,脸孔狰狞,恨不得上前吃了他。
长阳真人这时却哼了一声,道:“道家地基之安定,岂是别人所能撼动?作为道家弟子,当谨守道心,清净有为,何故将别人之言放在心上?”
这是众弟子集思广益得出的道论,也是自小入道以来一向寻求的天然之道。但是,长清道者却说再论此道不应时宜,此言岂不是质疑道家之道吗?
畴昔,身处此境,他或许要心生感慨,可此时已完整看得开了。世人有这等反应乃是人之本性,不管如何沉心修道,也只能减免,而没法消弭。既然没法消弭,本身又何必强求呢?
吕为道心头一凉,怯声道:“师父这是何意?是弟子论道不精吗?”
那吕为道不解道:“他们论他们的道,与我道家毫不相干,师父为何干系别家之道?”
众弟子不平,道:“怎地不怪他?”
长清道者道:“让为道讲道,实是无法之举。若不讲道,更遭人调侃。”
长清道者拍了拍其肩膀,说道:“这不是你的错,不必自责。”又眼望统统弟子,道:“‘和大怨,必不足怨。抱怨以德,安可觉得善?’道家之愿,在于小国寡民,建无德无怨之世。但是,此时再论此道,只怕已不应时宜了。”
长清道者俄然问道:“你们可当真听了阴阳家和鬼家所论之道?”
长清道者叹道:“兵家有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等只体贴道家道法,当然不错,但是不听闻别家之道,又如何晓得自家之道存在那里不敷呢?心中只想着自家之道,又何必来插手这百家论道大会?”
但是道家众弟子不解,无不怒斥道:“既然还未想好,为何要禁止论道。现在道家已成为众矢之的,若说不出冷傲道论来,必定要遭人嗤笑。”
岂料,肖逸正凝神聆听妖家论道,目不转睛道:“师兄莫急,半晌便好。”(未完待续。)
长清道者三言两语之间,便将道家对报德抱怨的主张阐述清楚。道家崇尚天然,以为恰是有了德,以是才使人间有了怨。故而,寻求返璞归真,倡导既不报德,也不抱怨。
众弟子无不大惊,骇然道:“莫非我道家之道……”问到厥后,心头震颤,已没了声音。
无法之下,众弟子只好又将目光转移到肖逸身上。
参悟六合之道,只要切身以后,方可明白透辟。不管用言语如何表述,始终是道以外相,可贵要旨。特别是当内心感到好似抓住了道,又总感觉差了些时,那种感受非常奥妙,连本身都说不清楚,如何能向别人解释。
长清道者这才道:“本日论道题目,各家皆有成法,并不难论。但是因为诸道多样,几近涵盖了报德抱怨的统统环境。百姓有先入为主之念,越是早论,越是占尽上风。关头是,阴阳家和鬼家所论,将百姓带入了实际之境。大德无怨之世难以实现,无德无怨之世天然也难以实现。成心偶然之间,二家将道家逼入了绝境。”
长靖真人和长清道者忙道:“师兄经验的是。”
众弟子面面相觑,语焉不详。
如果要问,听闻诸家论道的最大收成为何?恐怕就在于此了。
长清道者道:“为今之计,唯有突破通例,另辟门路。你等无妨抛开道家之道,重新思虑,或许能发觉一条新论。”
吕、吴二人虽与他交好,但是插手论道大会,为道家争光,乃是他们毕生之所愿。俄然被肖逸打断,又怎能不怒?何况肖逸还没有想好如何论道。
不过,眼看农家讲道结束,妖家已然上前,再有不到半个时候,就又该道家退场。俗话说,躲得了月朔,躲不过十五。众弟子担忧道家名誉,怎能够保持清净有为,无不担忧道:“这可如何是好?”
长清道者点头道:“你们不必质疑道家之道。我道家参悟六合,道法宏观广博,所论者皆是经天纬地的大道,并且非常人所能贯穿,本来就不适合这等小道之论。”
但是,肖逸看了众情面态,却可贵的心如止水,涓滴不受影响,心中竟想道:“公然如阴阳家和鬼家所言,不管如何报德抱怨,始终不成能达到大德无怨之境,便是清净有为的道家弟子也没法做到。”
既强求不得,何不安然视之呢?
道家重道术轻道法已久,众弟子当中,除却肖、吕、吴三名道法门生以外,其他皆是道术弟子,对道法本来就一知半解,能够照本宣科,完整报告前人之论,已属不易。发觉新论,说来简朴,谈何轻易?
长清道者捋须道:“实在,刚才让为道上前论道,我心中非常忐忑,倍感忧心。”
长靖真人又弥补道:“并且,道家势弱已是路人皆知之事,觊觎雍州之地的流派不在少数,他们必定不会错过这等落井下石的机遇。一旦沿路有失,便能够引来诸家抨击。届时,道家在百姓心中的职位必将一落千丈,悔之晚矣。刚才,即便肖逸不拦,我也要脱手了。”
是以,悟道之事,只可领悟不成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