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可胜(一)[第2页/共2页]
败兵们没有了批示,行动亦无目标可言。但是,北面有滚滚大河停滞,南面则有与他们鏖战过无数场的中原贼寇出没,是以绝大部分军民或者向东,或者向西。出身于洛阳中外诸军的将士风俗性地向西去,而东海王幕府旧部,则有很多往东去,企图返回青徐故里的。
但石勒毕竟已不是当年阿谁凭借于匈奴别部的小小渠帅了。他定定地凝睇着那面旗号,半晌今后,俄然笑了起来:“陆道明公然想了太多不相干的,心机不全在战阵之上。用如此低劣的投石问路之策来挑动我军,莫非当我石勒是傻的么?”
前次见到这面旗号,已经是好久之前的事了。但当时那些惊骇、愤怒、悲忿和仇恨的情感,就像是用烧红的烙铁狠狠地烙在心上,石勒永久也忘不了。有一个刹时,石勒乃至想当即号令雄师掩杀畴昔,杀死统统簇拥在那面旗号下的人,将那四个字踩踏作烂泥。
张宾的君子营中人物,迩来因为讲授经史的原因,也不知被石勒表了多少侍中、散骑之类虚衔。石勒实在不耐烦记得这么多文人,只用马鞭的鞭梢小扣施伟栋的肩膀:“你也说的不错!”
“恰是如此。”张宾略点头,缓缓说道:“既然大将军说了东海王幕府之军,我便以幽冀联军为例。幽冀联军澎湃南来之初,两军将士同仇敌忾,仿佛大家有疆场建功之意、力挽狂澜之心,斗志无不高涨如火。若公然如此,即便以大将军的神武,亦难与其争锋。”
那文士跟着石勒的视野环顾四周,策马向前几步,笑道:“昔日东海王提此雄兵,坐镇中原,威凌天下,四海强藩莫不慑服。孰料大将军旬日之间、兵不血刃便令之崩溃,现在更轻骑直入十万军中,视之恍若无物……”他在顿时向石勒微微躬身,持续道:“此等韬略、此等胆略,真是当世无二。难怪孟孙先生常说,天下豪杰,唯大将军可与共成大事也。”
那文士眸子转了转,又道:“部属记得孙子兵法上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成胜,以待敌之可胜。不成胜在己,可胜在敌。这可胜在敌四字,诚如大将军刚才所言。”
石勒当即拨马回身去看。
“但是,陆道明断非晋室纯臣,如有别的挑选,可不会当真将手中气力耗损于中原乱局。当我们以陆道明的族弟陆俊为使者,令其宣示两家罢战、各取所需的企图后,陆道明的情意就必然趋势庞大。初时那股决一雌雄的锐气也就荡然无存。嘿嘿……身正法生之地、存亡之所,作为雄师主将的陆道明却怀有三心二意,这便是幽冀联军可胜之一也。”
不但没有敌对的态度,乃至也没有警戒的情感。毫无疑问,这支曾经被东海王用以威慑群雄的雄师,已经在一次又一次惨败的打击下落空了灵魂,成为行尸走肉了。
“诚如大将军所言,冀州军诸将的要求,必定不被陆道明接管。”张宾也笑了起来:“李恽、薄盛以下的冀州军将,都是各位的老敌手、老熟人了。他们的鼠目寸光,各位想也清楚的很。一旦所求不逞,他们必然心胸不满,更会平空生出各种事端……如许的前提下,幽冀两军那里还能合作如一?那里还能同仇敌忾?大战将至,军中自生猜疑,相互深怀嫌隙,这是幽冀联军可胜之二也。”
他抬起马鞭,虚指身边诸将校:“先生的奇妙运营,到这时候才真正闪现全貌。你们几个,觉得如何?”不待世人答复,他忽又欢愉地喃喃道:“前人说可胜在敌,己方只能等候仇敌透暴露可胜的机遇。孟孙先生却一手制造了可胜之机,那可比前人更加高超了。是上天要我成绩大事,才把先生赐给我啊!”
“东海王幕府在鄄城的溃败,这时候应当已经为幽冀联军所知。至迟再过两三日,他们就要目睹十万军民仓惶流亡而至。幽冀联军是朝廷经制之师,行事须得遵守端方,终不能将流亡军官方接遣散,更不能尽数杀了了事。更何况对陆遥、李恽等人来讲,收编溃兵能够自结气力;救拔陷于乱军的高官贵胄,更无益于他们自高名誉……他们是决然不会放过这个机遇的。”张宾嘲笑道:“题目是,为了收拢安设数量如此庞大的军民,号称五万的幽冀联军当中,要抽出多少人去整备营地?要抽出多少人去保持次序?要抽出多少人去转运粮秣物质?更要破钞多少光阴,才气将这些丧胆之人体例重新清算结束?毫无疑问,这十万崩溃军民到达白马、瓦亭一线的时候,也就成了幽冀联军最衰弱的时候。”
张宾在顿时向石勒深深一拜:“敌之可胜有三,局势至此已然清楚。我军以倍数之精锐,邀击猜疑之将、猜忌之众、分离之兵,破之当如摧枯拉朽。幽冀联军一败,大将军的仇恨当然能够就此洗血;更首要的是,朝廷再无任何可用于中原的兵力,王霸之业也就唾手可得了。”
雨水时来时歇,持续几日了,也不见晴。
这番话阐发精当,身经百战的大将才气有如此高见;倒是石勒毕竟贫乏学问,硬将司马兵法中的辞句应用于此,实在并不贴切。张宾等人天然不会傻到去揭露,因而一起赞道:“大将军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