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14[第2页/共3页]
爱国治民,能有为乎。
诚全而归之。
搏之不得,名曰微。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不自矜,故长。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八章
荒兮,其未央哉。
老子:「品德经」:第六章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是以贤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善数不消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成开,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世人皆不足,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九章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六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贤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有国之母,能够悠长﹔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敷以取天下。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三章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未知雌雄之合而峻作,精之至也。
非以其忘我邪。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生一,平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犹兮若畏四邻﹔
侯王得一觉得天下贞。
大象无形﹔
老子:「品德经」:第十六章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九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以家观家,以乡观乡,
地得一以宁﹔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善结无绳约而不成解。
则攘臂而扔之。
孰为此者。
信不敷焉,有不信焉。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老子:「品德经」:第十七章
贤人常偶然,以百姓心为心。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知名六合之始﹔驰名万物之母。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九章
繁华而骄,自遗其咎。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弱其志,
儽儽兮,若无所归。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五章
上德有为而无觉得﹔
静胜躁,寒胜热。平静为天下正。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觉得称。
故贤人云:
老子:「品德經」:第二章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
人之所畏,不成不畏。
出世入死。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天得一以清﹔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不成得而贵,不成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夫亦将知止,知止能够不殆。
六合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六章
不失其所者久。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五章
祸莫大于不满足﹔咎莫大于欲得。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玄牝之门,是谓六合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治人事天,莫若啬。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敷觉得道。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五章
老子:「品德经」:第十五章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凿户牖觉得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天下无道,兵马生于郊。
老子:「品德经」:第三章
揣而锐之,不生长保。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觉得和。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古之善为道者,奥妙玄通,深不成识。
不得已而用之,澹泊为上。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是以贤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骨弱筋柔而握固。
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誉无誉。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天然。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
世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贤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老子:「品德经」:第十一章
致虚极,守静笃。
有为而无不为。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三章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七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老子:「品德经」:第五章
风雅无隅﹔
故满足不辱,知止不殆,能够悠长。
故建言有之:
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是以贤人不可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
整天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六合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平,动而愈出。
六合。六合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大音希声﹔
何如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我好静,而民自正﹔
是谓袭明。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何谓贵大患若身。
老子:「品德经」:第四章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
不自是,故彰﹔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九章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太上,不知有之﹔
处实在,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章
涣兮若冰之将释﹔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生之徒,十有三﹔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大道废,有仁义﹔聪明出,有大伪﹔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四章
死之徒,十有三﹔
知常容,容乃公,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老子:「品德经」:第十二章
是以贤人之治,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昔之得一者:
执大象,天下往。
惚兮恍兮,此中有象﹔恍兮惚兮,此中有物。
周行而不殆,可觉得六合母。
不知常,妄作凶。
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品德经」:第十三章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是非相形,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
是以贤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伐,故有功﹔
吾何故知其然哉。以此: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