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触动(修)[第2页/共2页]
“初阳,本日观你所书,想来于书法一道并未曾多勤奋。赖有超脱之气透露笔端,方得不显其陋。虽则女子无功名之累,但书如其人且可达文韵,此后于此道还很多多用心。不然不知者见之,必觉得为师笔力渐衰,弟子也日见其弱。”随园先生说到笔墨之道便格外慎重严厉。
初阳方知委曲,皱皱眉头道:“本来先生以我铺路还不明说,待三今后我只说不复相见不说嫌隙尽消如何?”婆婆发笑,初阳也绷不住脸,二人草堂中笑声阵阵,不远处秋翁亦自欣然。
虽是与维城等人订交甚密,但初阳从未和此等少年男人有涓滴密切之举;虽是心中为维城有过萌动,但初阳也未曾想与其有肌肤之亲。相较初阳脸上的神采不定,维城倒是一边心中雀跃,一边又悄悄探查唯恐初阳不悦。
初阳幼时虽未曾入私塾拜先生,但也对此中讲课之法有所耳闻,而随园先生所为真是叫她大开眼界。本日所议“民不成与虑始,而可与胜利”乃是卫鞅名言,自是论言纷繁,此起彼伏。有鄙夷下民无知,自矜士族身份者,自是以贤人之言“民可使由之,不成使知之”为援引,先生也未几加鄙薄;有农家贫子,虽退学犹不忘其本来者,也以“王者,与天下共往也”而论民之非愚可教养可共祸福,先生也适时指导。
仓促光阴终不待人,转眼就到了初阳初度往集贤书院请益之时。将几日所书之字一一收捡,初阳抱好小狐后告别二老而去。晨间湖面多有水烟撩人,初阳早早出门就为明白这烟雾空灵之感。轻灵剑意得来已有光阴但初阳却还是不得方法,常常催使都有剑失毫厘意谬千里之感,甚为忧?。
俄然一人由外而入,叫道:“维城,初阳,书道可有长进?我亦来凑热烈,应是无人见怪于我吧。”此话惊醒梦中人,二人吃紧同欲捡起地上跌落之笔,却不料又一次手指轻触。初阳起家归于桌前,维城捡起羊毫笔,心中又是一番起伏。
师徒名分已定,随园先生自是要将初阳带往书院稍作盘桓。
归至秋园,二老虽知初阳必然晚归,但犹在堂中等待。初阳心中也非常感念,因而将拜师一事大抵奉告白叟以安其心。秋翁听完后,哼了一声道:“随园倒是执念未改当年,只望其文章书道能更上层楼,不然何故授我家初阳?”说完正欲拜别回身又对初阳说道:“初阳他日去见随园,只与他说若悉心教诲与你则嫌隙尽消,若不然毕生不复相见。”
初阳与先生议定每隔三日至书院进学一日,并将前几日功课带来点评。临归之时,维城与初阳一同辞职,二人冷静行至书院学子暂居之院落。维城仿佛想开口说甚么却又不知如何提及,踌躇再三方说:“初阳,你且于此处稍待,我取字帖少时就回转。”初阳也不再伶牙俐齿,只是低低应了一声就再无声气。
随园先生不知是被初阳逗乐还是气乐了,只反问道:“小妮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川之好天下俱同,山川之意天下俱求,何故到你嘴中就成了读书之害?”
世人又皆是莞尔一笑,章侯更是笑道:“本来初阳更有此等活泼慧黠,不知初阳另有多少未知之性呢,倒是令人多有等候了。”
维城取簪花帖出时,正见此景,不觉心神为之一滞。初阳见其呆立门槛,其状非常风趣,不免掩袖轻笑。笑声清脆,惊醒维城,口中诺诺,不知所言。
章侯见此异状,心中也有了多少猜想,眼中便有些黯然,只是不便道破只得上前假装无事,拉着二人再做批评。
想是怕初阳途径不熟,维城与一书童也已候于书院门口。初阳瞥见二人,心中模糊有些窃喜,面上却还是一派云淡风轻。书童迎上前接下书囊,并引维城与初阳往三樾斋行去。
秋翁拜别自往园中巡查,小狐也随之而出。初阳却心中迷惑重重,望向婆婆却不知如何开口。见此景象,婆婆轻拍其手,细细说道:“人皆丰幼年气盛之时,只不过是当年朝堂定见相左就衔恨这好久,可见这二人也非气度开阔,初阳莫要学他们。不过随园此行一则惜才,二则亦有示好之意。此番若能尽释前嫌倒还要多谢初阳了。”
初阳于其手中取过字帖,犹自笑声不断,只指指夭桃又指指维城,也不复言语只回身不顾而去。维城不知所谓,只傻傻地望着夭桃,心中暗想初阳但是晓得几日前所赠夭桃何来?初阳但是晓得我心中所思?
初阳点点头,心中回想维城所言,手顶用笔于纸上勾画。许是贯穿不敷,笔力也偏稚嫩,常常抓不住笔中力感,初阳也有了些暴躁,出笔愈发不堪。维城见状,径直于初阳手中取过羊毫笔,意欲树模一二,却不成想指尖相触,顷刻间有如火灼。二人皆缩手讳饰非常,唯留羊毫笔跌落地上,小狐惊诧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