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文学网 - 武侠仙侠 - 求道 - 第33章 触动(修)

第33章 触动(修)[第1页/共2页]

二人如此热忱,初阳只得一一谢过。

世人行至一书斋方止,初阳定睛一看只见上书三字:三樾斋。

初阳幼时虽未曾入私塾拜先生,但也对此中讲课之法有所耳闻,而随园先生所为真是叫她大开眼界。本日所议“民不成与虑始,而可与胜利”乃是卫鞅名言,自是论言纷繁,此起彼伏。有鄙夷下民无知,自矜士族身份者,自是以贤人之言“民可使由之,不成使知之”为援引,先生也未几加鄙薄;有农家贫子,虽退学犹不忘其本来者,也以“王者,与天下共往也”而论民之非愚可教养可共祸福,先生也适时指导。

院中有一夭桃,恰是芳菲漫天时,初阳立于其下,落花点点粘于发间衣衿,柔滑美好难分花面与人颜。

瞧瞧摆布并无人影,初阳分入迷识,将少量若即若离的烟雾困于掌中。将手中轻烟靠近检察,烟气却无被困之悲还是轻松闲适,初阳稍稍收回神识放开缺口,烟气也不急不躁只是缓缓逸出。看着这渐渐逸出的烟雾,初阳心中似有所动,但要细细追随却如水烟普通不着陈迹。知是机会未到,初阳也不在此上多做胶葛,只加快脚步往书院而去。

初阳点点头,心中回想维城所言,手顶用笔于纸上勾画。许是贯穿不敷,笔力也偏稚嫩,常常抓不住笔中力感,初阳也有了些暴躁,出笔愈发不堪。维城见状,径直于初阳手中取过羊毫笔,意欲树模一二,却不成想指尖相触,顷刻间有如火灼。二人皆缩手讳饰非常,唯留羊毫笔跌落地上,小狐惊诧张望。

秋翁拜别自往园中巡查,小狐也随之而出。初阳却心中迷惑重重,望向婆婆却不知如何开口。见此景象,婆婆轻拍其手,细细说道:“人皆丰幼年气盛之时,只不过是当年朝堂定见相左就衔恨这好久,可见这二人也非气度开阔,初阳莫要学他们。不过随园此行一则惜才,二则亦有示好之意。此番若能尽释前嫌倒还要多谢初阳了。”

初阳不知先生惯来讲学之风,路上恰好向维城探听一二,以免到时乱了次序。维城自是不会藏私,也详细与初阳讲授,二人谈笑风生在将要行至三樾斋时恰好赶上章侯,三人熟谙已久不拘常礼只是相互号召后同业。只是初阳在章侯眼平清楚看到了几分惊诧躁动,但转眼而逝。

步入此中,章侯抢先导引,唆使那边为讲学之所,那边为先生稍作安息之所,那边为书藏之所等等。直至一小茶馆,世人才停下脚步,分座小憩。

二人言毕,堂中自是又有群情纷争,待得先生表示寂静,已是一个多时候畴昔了。随园先生将所制定文题公示,表示世人散去后挥手将初阳招来。先是扣问初阳风俗与否,待得确知初阳无不适后又将初阳数日所书稍作点评。

品茶茗,论书文,几人倒是格外和谐。叙谈多时,晚膳天然是随园先生留请。

见众学子各有所言,随园先生回身目视维城章侯,欲听其二人言。维城上前一揖说道:“由来水自流下而人自行高,此是为常理。而神州千载以下,世家、君王多有颠覆起伏,继起者也多有百姓小吏,以此而论何为民何为上也不决论何必一言以蔽之呢?从善如流、以民为本方是底子。”

初阳也不作答,只笑问道:“这般湖光山色,如果常来常往,流连忘归,岂不是失却埋头读书之意?难不成先生与参寥大师相类,要以繁华景色拷问院中学子勤奋之心么?”

想是怕初阳途径不熟,维城与一书童也已候于书院门口。初阳瞥见二人,心中模糊有些窃喜,面上却还是一派云淡风轻。书童迎上前接下书囊,并引维城与初阳往三樾斋行去。

归至秋园,二老虽知初阳必然晚归,但犹在堂中等待。初阳心中也非常感念,因而将拜师一事大抵奉告白叟以安其心。秋翁听完后,哼了一声道:“随园倒是执念未改当年,只望其文章书道能更上层楼,不然何故授我家初阳?”说完正欲拜别回身又对初阳说道:“初阳他日去见随园,只与他说若悉心教诲与你则嫌隙尽消,若不然毕生不复相见。”

维城取簪花帖出时,正见此景,不觉心神为之一滞。初阳见其呆立门槛,其状非常风趣,不免掩袖轻笑。笑声清脆,惊醒维城,口中诺诺,不知所言。

小狐听得此言,抬开端对着章侯打了一个哈欠,貌似是在说:你才晓得初阳促邪呀,我实在早就晓得了。

章侯见此异状,心中也有了多少猜想,眼中便有些黯然,只是不便道破只得上前假装无事,拉着二人再做批评。

主子奉上清茶,小狐向来不喜茶味,嫌弃其寡淡有趣,因此附于初阳膝上一动不动,慵懒之极。

“先生所言极是,初阳服膺。不过我细细考虑,卫夫人之簪花小楷高逸清婉与初阳很有符合,不知先生觉得如何?”并不惧曝己之短,初阳因此说道。

随园先生讲学很有稷下遗风,将书文疑义稍作讲授,便准予弟子各抒己见乃至脸红争论也未几做禁止。如此一来,学子并不是独以先生之论为是,而是各有己得,各有延展。堂后先生所留之题便是课中所论之点,门生心中有物行文自是如行云流水,流利万分。

章侯先祖出身寒微,于此也有感到,对维城之言自是首肯,不过于教养之力、中庸之道上倒又有别论。

横应如千里之阵云、点好似高山之坠石、撇须如陆断犀象之角、竖只如万岁枯藤、捺方如崩浪奔雷、努正如百钧弩发、钩当如劲弩筋节。此言字字珠玑,初阳服膺在心不时存想才好。”

初阳与先生议定每隔三日至书院进学一日,并将前几日功课带来点评。临归之时,维城与初阳一同辞职,二人冷静行至书院学子暂居之院落。维城仿佛想开口说甚么却又不知如何提及,踌躇再三方说:“初阳,你且于此处稍待,我取字帖少时就回转。”初阳也不再伶牙俐齿,只是低低应了一声就再无声气。

随园先生毕竟年近五旬,脸上已微微有怠倦之色,初阳心中不忍便自言请维城再来树模偏差之处。先生想想便唤人将维城请来,将要点一一分辩后才任人搀扶而去。先生虽去,却留有从者将二人引至斋中小轩,此中四宝俱备想是平时先生练字之所。

维城将初阳所书检察数遍,方才开口道:“初阳骨中超脱之感于卫夫人之书并无违和,乃至更加出彩,只是笔力有所不逮而令书意不畅,还是须得勤加练习才好。别的用力之道有云

师徒名分已定,随园先生自是要将初阳带往书院稍作盘桓。

暖风频送花香怡人,房内桌旁初阳只以指于卫夫人帖上细细刻画并不等闲下笔,只是心有所得方才起而书之,但也不能满篇只不过数十字罢了。意尽归座,鼓起出笔,如此来去,一日也只不过写得百字高低。只要小狐更加无趣,园中房内到处寻人玩耍,晚间则更加缠人。

先生笑对初阳道:“一起行来,不知书院可还入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