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拜访[第1页/共2页]
湛哥不敢顶撞,只得渐渐写了来。
是以苏正道:“官家正除弊之时,天然要艰巨。只消不令弊端积累,官家决然无事。春夏干旱,春季收成便不好,莫非是春季错误?”
苏正想九哥这几年过得委实艰巨,便点头道:“社稷赖明君,官家多保重。”又比出例子来劝九哥毋以谎言为意,文欢听着苏正这般直白,一叹其与帝后公然是靠近,这般事情不拐弯儿都能说,二也是服其见地。苏反比出来恰是唐太宗说过话儿,唐太宗曾云,隋之亡悉归咎于炀帝并不全对,盖文帝之时已有积弊。
九哥道:“要看望老臣,天然是要带着大郎同去。且要去书院,叫大郎多见见士人并不是好事。”
九哥笑道:“我与她说,她必欢乐。”
作者有话要说:九哥磨难结束了……大抵吧……
————————————————————————————————
九哥亲下座来将他扶起,抚其臂道:“借公吉言。”却又转过话锋儿,道是既然本日无急事,他便要出宫一趟,亲访老臣如梁宿等,再往石渠书院一游、见见诸士子,若另有空儿,再往大相国寺里上炷香,寻平静真人讲讲经。
话说自九哥即位,国度就此多事。现在已是安乐七年,犹灾异不断。虽是南边风调雨顺、工商畅旺,北方倒是多事。有一等故意人用心漫衍,弄得很多都狐疑:当年官家是否不宜为天下共主?
以梁宿为首,很多老臣原便束缚家人不准信讹传谣,现在直与弟子故吏、姻亲旧僚说,非官家无以安天下。苏正之谈吐也鼓吹开来,有很多太门生等,见官家父子夷易近人,又不无知,反说辟谣之人于国难之事扰乱民气其心可诛。一时京中众说纷繁,却总算不似先前那般越来越多人质疑帝后。
九哥与玉姐对视一眼,虽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倒是五个指头有是非。既然章哥是太子,又是以自幼被严格催促,落空很多兴趣,便当拿他应得那一份儿。天家不比百姓人家,非承嗣之子还好往外去另闯一番奇迹,这天家家业虽大,倒是不能分、也不好放着子孙去争斗。是以湛哥虽也想教他成材,倒是想叫他做一贤王,好帮手章哥,却不能叫他与章哥相辉,这也是父母一片珍惜保全之意了。
————————————————————————————————
九哥收着各地动静,又见京中谎言虽有朝廷压抑,还是不熄。思这“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知这“民”绝非小民,不好强力压抑、授人以柄。便想,既如此,当另寻他途。
帝后二人虽未曾明着说,各看对方之行事,便知对方与本身想是一样,自是,有默契。九哥便唤章哥去换身衣裳,与他一道先往梁宿处去。
父子两个先往梁宿家去,自梁宿休致以来,梁府门前便不似先时热烈,却又因他颇得官家知识,也不致门可罗雀。及听着官家要亲来,纵是梁府高低,也有些欣喜。家下仆人忙似陀螺,将里里外外展抹洁净。老夫人坐镇内宅,与家内凡有诰命之女眷皆按品大妆,待见圣驾。梁宿各与儿孙于前接驾。
移民之事,李长泽倒是敢与九哥写保票。
九哥道:“便依卿,毋扰民。”李长泽笑道:“臣明白,不扰民,却也不成失了官家气度。”即去安排。
李长泽猜度其意,便也不谏其出游,忙说:“臣这便命人安排。只是这几到处所离得并不近,恐一日难完,未免显得仓促了,臣请官家分作几日。”
玉姐道:“我晓得你心,是要安宁民气来。只是你只去书院恐不当,太学里莫非要闪了他们?那边还是知书达理人多。”九哥道:“我已命人宣旨,过几日单空出一日来往太学里去。”玉姐便说章哥道:“看着你爹些儿,他好些日子未曾睡个安生觉了,叫他车里眯一阵儿,到了时你唤醒他。”
九哥亦未曾闲着,现在北方景象渐稳,已比料想好上几分。本来是怕灾情分散,如果捕蝗不力,不幸叫蝗虫再迁徙,绝收之地便要多,国度赋税一来一往要折下去多。因将蝗虫权作加菜吃了,竟对灾情有所停止。不止是本地百姓不得已吃它,邻近州县传闻有这道菜,也想尝尝鲜儿,但有冒头儿蚱蜢都叫顽童捉了去换几个铜板或是几根麦芽糖来吃了,本地吃光了,便有人往灾区里收新鲜返来洗净炸了做菜。
话儿传至九哥耳中,自是要憋闷一回,后经政事堂诸人开解,朱震与他阐发短长,复又抖擞起来。政事堂几位宰相久经人事,微查此中违和之意,请暗访漫衍流言之人,可惜待他们听着流言上报之时,不好话儿已是街知巷闻,想要拿实在据查这辟谣之人,倒是大不易。
这一日,问过政事堂有无要事,李长泽回道:“往西南去哀鸿,头两拨儿已安设下来了,庄稼都种上了。因是北人,种不惯稻,特命本地官员寻了本地老农传授耕作之法。幸尔稻种不择地而生,又耐旱,易发展,上手倒。”九哥叮嘱道:“万不成令移民生乱。”
当此之时,北方却又传来坏动静。
一席话说儿说得九哥内心大为熨贴,又推九哥道:“其间表里皆学子,你宫里也读书,四周多是臣下,人或捧你、或畏你、或让你,一定不如你。其间皆是士人,士人重风骨,你与他们说话去,看看你究竟如不如人。”文欢忙起家道:“臣奉太子畴昔。此时门生虽很多,也有整齐。”
是以这移民之事既是他先与九哥运营,自是上心,断不肯叫这里头出了忽略,与他本身再寻烦恼。非特用心简选了官员,还借机将本身一个儿子派了设之州里做知州,言了然短长,叫他用心去做。
九哥携了章哥之手,父子两个并未曾着号衣,各衣常服。诸人看着官家携着太子之手,父子两个密切无间,内心不免果断很多。
九哥听着移民无事,便道:“南边我是不担忧,这稻已收了一季了,我晓得口感不如旧种,却能饱人。人只消吃饱了,便等闲不会活泼乱。我却忧着北方,现在蝗虫渐退,农时却也已误了,数十州郡总要到来岁有了收成才气不消施助。贩子又有闲话传出,不成等闲视之。”
湛哥恰好玩闹年纪,听着父兄皆要出宫去,想着乳母等说宫外事,也想出去,便拽着玉姐袖子来回闲逛:“娘,娘,好娘娘,叫我也去罢。”他也是机警,晓得母亲能劝动父亲,是以不去求父亲,只与母亲撒娇。玉姐一指戳他额上:“你道是玩哩?他们有闲事,你本日功课还未曾完哩。天又热,你哪受得了?”又许他只消勤奋读书,气候风凉时便带他出宫。
以是玉姐虽看顾他衣食、教诲他事理,却未曾教唆他“长进”。九哥虽也催促其功课,这等与大臣里树声望之事,却不想他去分了世人目光。至于佛奴,虽是年幼,父母也是这般对待。只盼着兄弟三人,强弱之势已定,好各安其份、兄友弟恭,纵有那一等投机谨慎从中调拨,也难成事。父母便是百年以后,也能放心阖眼,不怕身后兄弟手足相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