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明廷震动,内阁商议[第2页/共2页]
实在由不得他敢担搁了,这封奏本之上,所书公文,实在是事关严峻,叫他不但不敢擅专,反而现在想要躲得远远的,最好永久不要叫他晓得才好,可惜处所不靖,闹出如此大的事端来,恰好又是自家统领的范围,真是叫人头疼啊。
无语的存在啊,成绩暗澹,快对峙不下去了。
在他看来,国度一时有难,作为官员,自当忠君报国,不见自家都是节衣缩食吗?如果能节流部分京官俸禄,充作军饷,岂不是分身其美之事?既全臣子忠义,又得财帛平乱。
今有代州重地,刁民李璟等聚众反叛,裹挟乱民以数千计,各州兵备贪功冒进,乃至分路被破,其现下贱窜各县,苛虐百姓,俘我税赋,导致灾害亦重,更兼聚众十数万,惊闻本日围攻阳曲,数败各路救兵……
但辽东迟延不起,一旦届时有变,则自家首当其冲,必叫问罪,一想到自家就要步前任梁廷栋的后尘,他就惶惑不成整天,故熊明遇这些日子,如坐针毡。日夜不得安息,平常兵务小事,一概不想理睬,只寻要务来办。一门心机扑在辽东军事上。
现在听闻到这句,仿佛听出几分动静的周廷儒是再也坐不住了,山西高低与他多有牵涉,张宗衡前番早有密信入京。言那招安一事,现在如果牵涉出来,恐怕迟早拖累自家,如此思考半晌,便出来直言道,“陛下,事到现在,追责一事,恐不能大动兵戈,若火线冒然换将,各部军心涣散,则局势更难以挽回啊,此时该当以大局为上啊。”
如此一句,算是说进了朱由检的心中,合该山西高低承担这份赋税,报效国恩才是,如此,总算点了点应是,不过节流京官俸禄一事,到叫记在心中……(未完待续。)
“老爷,我们这是回府去,还是先到堂部衙门瞧瞧?”
细看轿中之人,身着盘领右衽袍、团领衫,其间官袍绣着三寸小团花,头戴乌纱帽,端的是贵气逼人,此人恰是方才下朝的明廷兵部尚书熊明遇,早间上朝,奏对辽东战事,颇费精力,现在打着盹含混的问道,“康铭啊,本日部里可有何要务啊?”
“甚么?!”只消半晌工夫,肩舆里俄然传出一声爆呵,直将熊康铭唬的觉得出了甚么不测,就焦心的上来,想要探视,可惜只闻声里头连续串的咳嗽声起,异化着偶尔几声呕吐声,顿时变了神采,可惜不敢等闲冒昧,只等哈腰躬身在轿旁服侍,“老爷安好?!”
康铭则是外间自家亲信管家熊康铭,因为办事得体,很有章法,一向获得熊明遇的看重,府中大小事件连带兵部衙门的琐事安排,都由他去先行筹办,比及最后才由他来点头,而克日上朝,大凌河兵事吃紧,叫陛下同僚好一番责问,真是脑胀烦心啊。
“那便不依定罪?若一众各位封疆,皆以事出从权,不问罪恶,何人还能营私守法?朝廷颜面何存?”说话的,是内阁阁臣温体仁,现在面带笑容,柔声说道,只是话中模糊带刺,仿佛早有预谋,只抓住此中言语缝隙,大肆进犯。
压抑的氛围从几位朝廷重臣进入乾清宫以后,就久久未曾消逝,户部尚书毕自严更是一言不发,现在只带双耳,听着那位开万世之腐败,值乱世之明君的崇祯帝朱由检的大发雷霆。
只以各路援辽兵马所需,缺额就不下数十万之多,以登莱巡抚孙元化所报,援辽兵丁本走海路,无法战船不济,改走陆路,所需纹银甚多,购买炮火军马,户部折算,虽有需求,但无法国库空虚,只发纹银两万,其他许其自筹,这还算是好的,有些军镇,合计变更需五千纹银,户部只给二百,更有甚着,一分不拨,只为节流几个银子开消。
公然,朱由检听出此中意味,细细思虑起来,感觉有理,又听温体仁出言辩驳,就是不喜,却也没有透暴露来,对于下边的臣工,愈发争斗,他就越是放纵,如果一党独大,难道复魏逆之举?!
熊明遇久知兵事,晓得山西的局势,若无外力参与,恐怕是难以挽回了,因而也硬着头皮出来附和志,“陛下,老臣亦复议,温大人一体为国,老追求成,现在不宜大动兵戈,只许抽调各路兵马,星夜进剿才是啊。”
他是杜口不提节流俸禄一事,京官本就叫处所官贫寒,那些个苦哈哈没门路的,全仗这点俸禄度日,哪怕有外水来源的,也不容自家好处坐视被侵害,如果叫他们晓得自家作为文官首辅,竟然在此事上任由天子摆布,恐怕鼓吹出去,定叫口沫子给喷死去。
试问天下何日才气安宁啊,想到这里,焦头烂额没个思路,只能冲毕自严问道,“户部可曾另有粮饷调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