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镜里乾坤 (4)[第1页/共2页]
元朝末年,官府统治暗中败北,终究大局腐败,不成清算。各地百姓不堪残暴压榨,纷繁揭竿而起,群雄相争,尚不知鹿死谁手。
两江总督为封疆大吏,统辖江浙两省军政大权,每天都是日理万机,忙得马不断蹄,但接到雍正天子的密旨,毫不敢有涓滴怠慢,从速调遣五百兵勇,由他亲身批示,在城隍山持续搜索了十天,始终没发明山里有宅兆的迹象。
施耐庵方才睡着,忽听庙里窸窸窣窣有脚步声响起,他觉得是元兵追至此地,大气也不敢出,从泥胎裂缝里偷眼观瞧,就见两位赤瞳黄衫客,正在灯烛下对弈,身后各有侍童数人,执意甚恭。
施耐庵担忧肇事上身,不敢露面,持续藏身在泥胎中窥测,却听那两位黄衫客纵论古今得失成败,言辞古意昂然,高谈阔论,无不尽中机宜,再看棋局间来往纵横,仿佛暗合兵法,神妙无方,凡人难测其奥。
东汉末年,汉室陵夷,豪强并起,有官宦世家公子,沛国谯郡人,姓曹名操字孟德,生而颖慧,俶傥不凡,少年时有机变之才,但是性喜任侠,浪荡无度,不修操行学业,众皆谓之难成大器。
某日,施耐庵被元兵追捕,单独逃入深山,成果丢失门路,环顾四周,所见尽是危石奇峰,绝无人迹,内心甚是惶恐,莽鲁莽撞地走了半天,途中见有一个少年乞丐饿倒于路边,眼看就要饿死了。
赤壁之战,两边气力差异,以孙刘数万联军,难挡百万曹军雷霆之锋。但深谋远虑的曹操却感到处境极其倒霉,在营中日夜难安:一来北兵不平南边水土,军中发作疫情,士卒多有死者;二来马超、韩遂尚在关西,有后患未除;三是方才占有的荆州士民服从于曹军,也只是临时受兵势所迫,而非诚恳归服。此数者皆为用兵之大忌,而孙刘联军固然独一数万之众,却仰仗天险阵势扼守,诸葛亮、周瑜之辈,尤其精通兵家情势技能,尚能以寡敌众,如果曹军不能一战胜利,恐怕将会堕入腹背受敌之绝境。
浙江省有座城隍山,由山下城隍庙而得名,情势绝佳,向来制止棺葬,不准任何人到山上修坟造墓。因为据风水先生说,城隍山是条龙脉,如果安葬先人,其后代必出真命天子,以是官府禁令极严。
以是鬼谷子将兵家法门中的阴阳篇,别离藏匿于“机谋、技能、情势”三篇以内,传与四个弟子,让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生克循环,使天下不致受制于一人。
曹操悔之无及,但木已成舟,也只好退隐为官,并在弹压黄巾军的过程中崭露头角,敏捷从群雄逐鹿的乱世中脱颖而出,逐次毁灭北方各个盘据权势,安定了中原,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十三年,曹操占有江陵,率领八十三万人马水陆并进,欲图同一南北,与孙刘联军对峙于赤壁,大战一触即发。
鬼谷子奉告四个门徒,兵家法门分为“机谋、情势、技能”三篇,窜改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但是势不相容,是以不能兼顾,只需精通此中一篇,武能安邦,文可治国。
鬼谷子便说:情势者——善知天时、天时、人和,以此衡量天下情势,度量各方短长,令其或纵或横,或南或北,或东或西,或反或复,或结合,或对抗,使天下情势握于股掌当中。
当时诸侯纷争,天下不安,正值豪杰豪杰建功立业之秋,有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四人,前后拜师于鬼谷子门下,求其传授“兵家法门”,以平乱世。
不过兵家法门实为四篇,除了“机谋、技能、情势”以外,另有“阴阳”一篇,相传此中包含隐形藏体之术,混天移地之法,能呼风唤雨,撒豆为兵,斩草为马,为鬼神所忌,不能泄漏于世。
某日,一名苍髯老叟安步街前,恰见曹操鲜衣怒马,驺从如云,拥簇过市。老叟目送而去,惊呼:“真国器也,安天下者必为此人,吾当教之!”当即登门求见曹操之父曹崇,劈面申明来意,自称为“通玄真人”,曾于春秋古冢中窥得竹简言情,此乃兵家不传之秘,得者翻手成云,覆手为雨,因于街中视曹操气度不凡,故此愿倾囊相授。
曹操部下立即找来知情的本地土人,禀告道:“此非江中之蛟,而是两只巨鼋。那江鼋生来性独,只因窥此处江底洞窟渊深,都欲据此为巢,故而不时相争,数十年来难分高低,每次都是两败俱伤。”曹操闻言沉默不语,他麾下虎将如云,个个带着诛龙斩虎之威,皆有力敌万夫之勇,众将见曹操面有笑容,就纷繁上前请命道:“丞相勿虑,容我等下水斩此妖孽!”随即搭一艘战船入水,乱箭齐射,江鼋见有敌来袭,竟然不再争斗,同时掉头撞击战船。
庞涓嫉贤妒能、气度狭小,与孙膑二虎相争,终究惨死在马陵道,而孙膑则在齐国成绩了功名,著书立说,使兵家技能广为传播;苏秦出山后居赵国相位,提出“合纵抗秦”之说,并兼六国相印,以情势之利压抑强秦,一时候威风八面;直至张仪做了秦国大夫,推行机谋之术,远交近攻,使苏秦的“合纵”开阔无存,也为秦国最后同一国度奠定了薄弱根本。春秋争霸的汗青,终究落下了帷幕,但是汗青的车轮滚滚向前,三大兵家流派的明争暗斗也才方才开端。
春秋时“鬼谷子”,世称王禅老祖,曾观六合斥地,知万物之造化,见阴阳之终始,有通天彻地之能,兼顾数术学问,古往今来无人能及。
孙刘联军顺势追击,但曹军有豺狼骑精锐断后,气力未受重创,天下由此构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曹崇见这老叟面貌奇古、辞吐非俗,不敢怠慢,转日就命曹操拜其为师,并嘱之:“自今以往,唯师命是听。”今后老叟与曹操独处一室,却并不谈经讲史,而是循循善诱,如有弓箭,即以技射教之;如有管弦,即以乐律教之,随其所欲,引今证古加以开导,固然事近玩耍,而智识渐开,不出数年,已能熟诵群经诸史,又据其禀性授以兵法机谋,曹操尽测其蕴。
机谋者——事生谋,餬口计,计生议,议生说,以此审情定机,图取制胜之道,拥力而避战,交言而弭兵,不战而屈人,诡计阳谋,方略圆略,揣情摩意,纵横捭阖,无往而倒霉。
鬼谷子察其前后,度权量能,按照四人短长,别离加以传授。
曹操操纵兵家机谋之术,完整把握了天下情势,眼看大局已定,不免目空海内,但他还不想废献帝自主,宣称:“即使天命在我,我也只情愿做周文王。”只是没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当年的老叟已另觅传人司马懿,并授以阴阳机谋之道。此人善于韬光养晦,在曹操身后多次进献巨谋奇策,灭蜀平吴,成为了通盘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曹魏江山终究落入了司马氏囊中,今后三分归晋,“兵家法门”也临时在汗青大循环中销声匿迹。
清朝雍正年间,钦天监望气官禀告天子,说吴越之间当出真主,不过解释不出启事。雍正天子性喜猜忌,也深通风水情势,猜测此乃城隍山埋尸之故,便下了密旨,命两江总督酌宜措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