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镜里乾坤 (4)[第2页/共2页]
当时驰名流施耐庵,生而好学,博古通今,他悔恨元帝残暴,长年游走四方,联络各地义兵,运营抗元大业。
孙权用计篡夺荆州,害死了关羽,刘备发兵讨伐东吴为关羽报仇,成果被火烧连营兵败亏输,病死于白帝城,东吴也元气大伤,一蹶不振,不得不向曹操称臣。
曹操部下立即找来知情的本地土人,禀告道:“此非江中之蛟,而是两只巨鼋。那江鼋生来性独,只因窥此处江底洞窟渊深,都欲据此为巢,故而不时相争,数十年来难分高低,每次都是两败俱伤。”曹操闻言沉默不语,他麾下虎将如云,个个带着诛龙斩虎之威,皆有力敌万夫之勇,众将见曹操面有笑容,就纷繁上前请命道:“丞相勿虑,容我等下水斩此妖孽!”随即搭一艘战船入水,乱箭齐射,江鼋见有敌来袭,竟然不再争斗,同时掉头撞击战船。
施耐庵担忧肇事上身,不敢露面,持续藏身在泥胎中窥测,却听那两位黄衫客纵论古今得失成败,言辞古意昂然,高谈阔论,无不尽中机宜,再看棋局间来往纵横,仿佛暗合兵法,神妙无方,凡人难测其奥。
不过兵家法门实为四篇,除了“机谋、技能、情势”以外,另有“阴阳”一篇,相传此中包含隐形藏体之术,混天移地之法,能呼风唤雨,撒豆为兵,斩草为马,为鬼神所忌,不能泄漏于世。
孙刘联军顺势追击,但曹军有豺狼骑精锐断后,气力未受重创,天下由此构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后值世事动乱,天下将乱,各方招募披甲持戈之士。曹操素有野心,自知精熟兵家机谋,足以带甲百万,与天下群雄争锋,急于到军前建功,又恐恩师再将“兵家法门”转授别人,成己之敌,便暗图窥得阴阳奇妙以后下毒侵犯。那老叟看出曹操用心不善,自恨养虎成患,当即翩然拜别,今后不知所终。
施耐庵方才睡着,忽听庙里窸窸窣窣有脚步声响起,他觉得是元兵追至此地,大气也不敢出,从泥胎裂缝里偷眼观瞧,就见两位赤瞳黄衫客,正在灯烛下对弈,身后各有侍童数人,执意甚恭。
且说曹操置身危局,心中烦躁烦恼,食不甘味,一日亲身率众前去江边勘察敌情,俄然大雨骤至,波浪澎湃,水流如同滚汤普通告急,江中沉沉浮浮似有两条蛟龙相争,不时有血水涌出,曹操见状甚觉古怪,指之扣问究竟。
尸变
浙江省有座城隍山,由山下城隍庙而得名,情势绝佳,向来制止棺葬,不准任何人到山上修坟造墓。因为据风水先生说,城隍山是条龙脉,如果安葬先人,其后代必出真命天子,以是官府禁令极严。
赤壁之战,两边气力差异,以孙刘数万联军,难挡百万曹军雷霆之锋。但深谋远虑的曹操却感到处境极其倒霉,在营中日夜难安:一来北兵不平南边水土,军中发作疫情,士卒多有死者;二来马超、韩遂尚在关西,有后患未除;三是方才占有的荆州士民服从于曹军,也只是临时受兵势所迫,而非诚恳归服。此数者皆为用兵之大忌,而孙刘联军固然独一数万之众,却仰仗天险阵势扼守,诸葛亮、周瑜之辈,尤其精通兵家情势技能,尚能以寡敌众,如果曹军不能一战胜利,恐怕将会堕入腹背受敌之绝境。
兵家法门
两江总督为封疆大吏,统辖江浙两省军政大权,每天都是日理万机,忙得马不断蹄,但接到雍正天子的密旨,毫不敢有涓滴怠慢,从速调遣五百兵勇,由他亲身批示,在城隍山持续搜索了十天,始终没发明山里有宅兆的迹象。
当时诸侯纷争,天下不安,正值豪杰豪杰建功立业之秋,有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四人,前后拜师于鬼谷子门下,求其传授“兵家法门”,以平乱世。
鬼谷子便说:情势者——善知天时、天时、人和,以此衡量天下情势,度量各方短长,令其或纵或横,或南或北,或东或西,或反或复,或结合,或对抗,使天下情势握于股掌当中。
以是鬼谷子将兵家法门中的阴阳篇,别离藏匿于“机谋、技能、情势”三篇以内,传与四个弟子,让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生克循环,使天下不致受制于一人。
某日,一名苍髯老叟安步街前,恰见曹操鲜衣怒马,驺从如云,拥簇过市。老叟目送而去,惊呼:“真国器也,安天下者必为此人,吾当教之!”当即登门求见曹操之父曹崇,劈面申明来意,自称为“通玄真人”,曾于春秋古冢中窥得竹简言情,此乃兵家不传之秘,得者翻手成云,覆手为雨,因于街中视曹操气度不凡,故此愿倾囊相授。
所谓“一着棋错,满盘皆输”。曹操固然多谋善断,当此局面也不由束手无策,迟迟不敢挥师南下,眼看寒冬已近,军中粮草布施不上,兵士已无厮杀之心,情势对曹军更加倒霉。
曹崇见这老叟面貌奇古、辞吐非俗,不敢怠慢,转日就命曹操拜其为师,并嘱之:“自今以往,唯师命是听。”今后老叟与曹操独处一室,却并不谈经讲史,而是循循善诱,如有弓箭,即以技射教之;如有管弦,即以乐律教之,随其所欲,引今证古加以开导,固然事近玩耍,而智识渐开,不出数年,已能熟诵群经诸史,又据其禀性授以兵法机谋,曹操尽测其蕴。
元朝末年,官府统治暗中败北,终究大局腐败,不成清算。各地百姓不堪残暴压榨,纷繁揭竿而起,群雄相争,尚不知鹿死谁手。
技能者——“攻杀占守,布阵行军,奇门数术,六韬三略,观象望气,言谈辩论”为技能。学得此篇,当知兵无定策,策无定形,终能穷通窜改,鬼神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