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道德经1 - 第七十六章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第七十六章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第1页/共1页]

强兵以暴于天下者,物之所恶也,故必不得胜。

[1]荏弱:指身材柔嫩。

--河上公

人之生也荏弱[1],其死也固执[2]。

[3]柔脆:柔嫩脆弱。

草木之生也柔脆[3],其死也干枯[4]。

[6]生之徒:属于保存的一类。

[2]固执:指尸身生硬。

译文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和蔼存也。其死也干枯,和蔼去也。以上二事观之,知固执者死,荏弱者生也。

--纯阳真人

故固执者死之徒[5],荏弱者生之徒[6]。

--王弼

--河上公

--范应元

强大处下为弱势,荏弱处上为强势。

主兵者以慈则胜。若恃强而不义,则不堪也。

人生含和蔼,抱精力,故荏弱也。人死和蔼竭,精力亡,故固执也。

是以兵强则不堪,木强则折。

[4]干枯:干枯。

[5]徒:一类。

典范故事

--范应元

人活着时身材是柔嫩的,身后尸身生硬。

本强大则枝叶共生其上。兴物造功,大木处下,小物处上。天道抑强扶弱,天然之效。

冲气在焉,则体无固执之病。至理在焉,则事无固执之累。

蛊气为和,故荏弱也。和蔼既无,故刚烈也。

--王弼

--河上公

张绣是三国期间的处所军阀,他占有宛城,为刘表抵抗内奸,军事气力不容小觑。公元197年,曹操率雄师南征,张绣自知不敌,因此率众归降。但是曹操好色,见张济(张绣的父亲)的遗孀邹夫人貌美,便支出帐中。张绣气不过,在贾诩的帮忙下,用计突破曹操大营,大破曹军。此一役,曹操仓促逃脱,宗子曹昂和大将典韦被杀,张绣因此军威大振。

草木活着时柔嫩脆弱,身后干枯。

2.太强太硬轻易受伤,太直太方轻易折断,荏弱无敌,因为可伸缩性强,有弹性,长于应变均衡;川行不止,因为其油滑长于顺势活动。所之前人寻求外圆内方,内圣外王。

注释

"强则不堪,木强则折",逞强必遭失利。真正的智者,长于处下,守荏弱,使敌手放松警戒,从而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是,长于守弱守柔者,是真正的智者和强者。贾诩对曹操策动打击时,恰是采纳了守弱守柔的战略,才胜利大败了曹军。而在终究挑选去处的时候,贾诩更是精确掌控汗青机会,适应大道生长,果断地站在了曹操一边,才获得了厥后的善果。

3.事物的表面并不能代表甚么,首要的要看其本质看其物理。黔之驴,看似庞然大物,但终究没有摆脱被吃掉的运气。有些人看去强势,但外强中干;有些人看去荏弱,但韧性极强,内心果断有力,没人能打倒他。

官渡之战前夕,握有疆场主动权的袁绍派人劝降张绣。张绣见袁绍势大,以为他必然能够击败权势强大的曹操,然后一统天下,便筹算率众归降。但是贾诩却劝止他说:"袁绍固然强大,但是已经到了强之末,接下来必然一步步走向灭亡;而曹操固然强大,却正处于新兴的生长阶段,接下来必然一步步走向强大。是以,如果我们归降曹操,就会帮忙他大振声望,他不但火急地想要采取我们,还会因为曾经的败北而尊敬我们。如果我们归降袁绍,对他的处境起不到太大改良,因此不会获得他的正视。"贾诩曾经帮忙张绣出过很多好主张,因此此次也服从了他的建议,再次率众归降曹操。接下来,公然如贾诩所料,张绣获得了曹操的极度尊敬,厥后官至"破羌将军",封"宣威侯",贾诩一样获得了曹操的重用。

前人校注

解读心得

此章教人惜气内敛,藏神内用,中和修身,有为养道。大家乃寄六合中一物耳。物有悠父老,有速败者。人秉六合之秀,得阴阳四时之气,感父母乾坤之精,皆是一派中和之气。生而为人,养而成体,长而成形,得道以成仙,失道觉得鬼。俱在和与反面当中,在己之修为罢了。人其生也荏弱,其死也固执。人生荏弱者,外则能保身,内则能炼神。固执者,外则能杀身,内则能死神。人之修行,比方藏物,封固坚者,无风雨霜雪之苦。而长存露于外者,有日晒夜露之苦,故败之。人若能体此修身,中和惜气划一敛神,死生二路,在我之荏弱固执当中,其柄在我不在天矣。明于心者,谓之柔。明心见性,生生不已而成道。迷于心者,谓之坚。迷心乱性,死罢了矣。

是以兵强而不能胜,枝干高大则易折断。

强大处下,木之本也。荏弱处上,枝条是也。

[8]上:处于上,上风。

--苏辙

[7]下:处于下,优势。

强大处下[7],荏弱处上[8]。

贾诩劝张绣投降曹操

以是固执属于死,荏弱属于生。

1.本章中,老子以弱主生、强主死的物理,来讲明荏弱胜于倔强,荏弱比倔强实际处于上风的事理。所谓以弱胜强,就是这个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