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文学网 - 其他小说 - 一世吉祥 - 第005章 去金陵

第005章 去金陵[第1页/共1页]

沈玉闻言神采一寒,沈重抢先答道:“我们与东城沈家只是本家,平时来往极少并不熟悉。不知杨兄与那东城沈家有何干系?”

沈重见杨致偶然相陪,也不勉强,客气两句便任由他去了。

沈重刚才还说“来往极少并不熟悉”,如何眨眼间又“情同兄妹”了?连撒个谎都没有一点技术含量!杨致淡淡一笑,也不去揭露。

杨致自傲的笑道:“多乎哉?未几也。爹,不如我们父子俩来打个赌,将来你必然会悔怨银子还给得少了。”

“最快在两三天里大抵能凑两万多吧。……你问这个干甚么?”

又心疼的问道:“你这设法倒也有点事理,只是……一次投入两万两是不是太多了点?”

沈重惊诧半晌,问道:“这么说,……杨兄是在为此事烦恼了?”

“杨兄如有闲暇,便请坐下说话如何?”沈重问道:“听闻杨兄身染沉疴多年,但我看杨兄气度轩昂言谈有礼,并无涓滴病态。莫非传闻有误?”

“你不急我急啊!儿子,你是担忧那沈蜜斯身子弱是不是?没干系,先娶过来再说啊!这年初男人有个三妻四妾很平常,爹今后给你多纳几房妾就是了。你尽管给爹多添几个孙子就成!”

杨致不由听得直犯晕:老爷子说得可真够直白的!是不是想抱孙子都想疯了?岔开话题道:“这事前不急。爹,咱家三处店铺最快能集结多少现银?”

杨致细心一回想,假小子还真是端倪如画,不管用甚么标准衡量,确切称得上是美女。无法他对和陌生人结婚实在提不起兴趣,苦笑道:“爹,沈蜜斯的病只怕一时半会好不了。”

杨致始终不卑不亢彬彬有礼,高大一些的年青人对他的涵养也不得不悄悄佩服。抱拳一揖道:“鄙人沈重,这位是舍弟沈玉。我兄弟二人路过信阳,听闻四海楼菜肴味美绝伦,便慕名前来一试,并非成心挑衅。舍弟言语无状多有冲犯,还望杨兄包涵。”

到了这个时侯,杨致对兄妹二人的身份已猜出了个九成九。心下连连暗骂:沈家蜜斯就在面前,人家摆明一千一万个不肯,我也明白奉告你没兴趣,一拍两散不就完了吗?你他妈的做大舅子有瘾啊?如何就那么断念眼呢?

心不在焉的回了家,刚一进门,就见杨炎手上抓了封信眉飞色舞的道:“致儿,快来快来!庐州老沈家有复书了!爹总算没看错人,亲家在信里说得很清楚,毫不悔婚!只是沈蜜斯现在还卧病在床,比及病情稍有好转,便可择谷旦结婚。呵呵,爹记得沈蜜斯小时候就长得清秀水灵,长大了必然差不到哪儿去,应当不会委曲了我的致儿。”

沈玉不由面露忧色:“这有何难?我现在便可给你答复……。”随即认识到本身说漏了嘴:“哦,我与那沈家蜜斯情同兄妹,天然晓得她的情意。”

杨致肚里悄悄好笑,正色道:“劳烦沈兄回到庐州以后,替我转告沈家蜜斯:杨致不敢攀附,那婚姻之约不必放在心上。也请沈家放心,家父今后定然不会来胶葛难堪。”

咬牙一顿脚道:“好!两万就两万!哎,路过庐州的时候,千万要记着到东城去拜访你老丈人!”

“你如何晓得?”沈玉不由一愣,没好气的问道:“是又如何?与你何干?”

“那您尽快给我凑齐两万两。我想去一趟金陵,采购一批粮食和粗布返来。如果我所料不差,过年前后便能够脱手狠狠赚上一笔。”

杨致愁眉苦脸的道:“唉!沈兄有所不知,家父暮年与那沈家为我订了一门婚事。两家已有多年未曾来往,是以家父上月致信沈家相询是否仍会实施婚约。家父并非不明事理之人,若那沈家蜜斯不肯,便筹算就此作罢。我有病在身,也实在不肯误人芳华。”

病甚么呀?方才还活蹦乱跳的就在自家的四海楼呢!那兄妹俩十有*是背着家里偷偷溜出来的,人都不见了,人家书里不这么说交不了差啊!

“沈兄谬赞了。如此便有劳了。”话已挑明,假小子想必也不会再无端肇事。转头唤太小二叮咛道:“拣几个最好的菜快点奉上来,记在我的账上。二位请慢用,恕我不能作陪了。”

沈重眼中尽是歉意,毫不踌躇的道:“只要我能办到,自当极力而为。杨兄固然叮咛就是。”

杨致持续摸索道:“叨教二位沈兄与庐州东城老沈家熟悉否?”

那就是了!杨致敷衍道:“我不过听了二位的口音,瞎猜罢了。”

“粮食和粗布?”杨炎是经商多年的老狐狸了,略一思考便恍然道:“大夏已与突厥媾和,又与南唐缔约盟好,南楚那边仿佛临时也打不动了。皇上既是不想兵戈了,那百姓们的日子也会好过一点。南唐物产敷裕,金陵诸多物事比大夏确切要便宜很多。以是你想贩些粮食与粗布返来卖?”

杨炎暗自一策画,粮食布匹都是杨家的成本行,即便不赢利也毫不至于亏多少,大不了在自家店里渐渐卖就是了。儿子已经大了,这份家业迟早是他的,让他出去闯一闯也好!

沈重叹道:“本来如此。可贵杨兄如此豁朗悲观,可惜,可惜!”

传闻名叫沈玉的假小子冷冷一哼,把头扭到一边。杨致却让沈重弄胡涂了,对他的话是一个字都不信:若真是慕名前来用饭,那你们吃就是了,干吗非要鸡蛋内里挑骨头的瞎折腾?不是挑衅又是甚么?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含混应道:“好说,好说。”

沈重却重重咳了几声,寂然道:“我必然将杨兄的话照实带到。只是婚姻大事并非儿戏,想那沈家断不至于出尔反尔。何况婚姻之事向来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人之言,恐怕也不是沈家蜜斯就能做主的。杨兄心肠仁厚襟怀豁达,好生令人恭敬。望杨兄与令尊且放宽解,无需为婚事过分忧愁。”

“谁说不是呢?恕我冒昧,如果沈兄便利,我大胆有一事相求。”

这两人姓沈?杨致心念一动,依言落座笑道:“多谢沈兄体贴。传言不假,我的病只是在两年前才略有转机,至今仍时好时坏。病发时痴傻疯颠不知冷暖饥饱,病好时却如现在这般与凡人无异。常言道存亡有命繁华在天,我也风俗了。――敢问二位但是庐州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