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第1页/共2页]
因两江官员多为太子门下,河道总督卢焕章亦为太子殿下所保举。现在世人出了如许大的疏漏,太子身为国之储君,又与世人有着那样的渊源,这会子少不得现在故意人的眼里,没少跟着吃挂落遭弹劾。轻些的便参他个失策之罪,重一些的诸如三皇子之类,差点儿没当着贤人的面儿明指他才是贪墨银两导致河堤失修决口众多的祸首祸首。便是那些态度莫名的小皇弟们,也都趁机落井下石,明里暗里的提示当今太子那些门下为了奉迎太子,经常在三节两寿时献上的丰富贡献——
此事若在常日里倒是平常,放到了这个节骨眼儿上,更加显得太子殿下同两江官员贪墨工款之事脱不开干系了。
“……贤人理社稷江山,知百姓痛苦,此乃圣上刻薄仁善之德。太子殿下既为国之储君,深受贤人教诲,更应当秉承中正。今既有御史弹劾两江官员勾搭河道总督贪墨工款,此中多为太子殿下门人,何况河道总督卢焕章亦为太子殿下保举,为避嫌计,太子正应当三箴其口,任由旁人彻查此事。至于查出来的成果是两江官员确有贪墨然太子并不参涉此中,还是有人企图以此事牵涉太子殿下,端看贤人如何作想。”
“……如何遮瞒?现在弹劾两江官员勾搭河道总督贪墨工款的折子就摆在贤人的御案上,黄河决口乃至沿河诸州几十万哀鸿流浪失所的动静更是闹得朝野尽知。倘或此事产生在平常时节,恐怕另有的讳饰,偏又赶上太皇太后驾薨,贤人怜恤百姓特地下旨命各地官员补葺河堤的旨意以后。可见他们不但是欺瞒圣上贪墨钱款,更是抗旨不尊。太子殿下前几日才在陛下跟前儿禀明意欲替太皇太后守制三年,现在却又汤进这趟浑水。只怕那些人见了,更有的说了。”
熟于稼轩的老百姓们或许不晓得甚么大事理,却晓得坐在炕头儿上忧天忧地总归是无济于事,还不如每日勤奋些的扛着家伙什儿进地里通渠排水,哪怕辛苦一些,也好过庄稼地都被泡烂了绝收的好。
陈珪微微一笑,持续说道:“太子殿下为避嫌计,倒不好亲涉此中。倒是能够向贤人保举六皇子殿下为钦差大人彻查此事。六皇子殿下本性朴重,铁面忘我,且身份贵重,又与诸方皆无挂碍。由他出面施助哀鸿彻查此事,倒是最得当的。”
陈珪与太子殿下相处几年,天然也晓得太子殿下常常要紧之时,便有些柔嫩寡断,拿不定主张的弊端。只得开口说道:“太子殿下乃国之储君,奉贤人之命监理国事,措置朝政。微臣说句冒撞的话,太子殿下为储君一日,满朝文武皆是太子门下。既如此,太子殿下又何必将一朝之臣分别的如此泾渭清楚。反叫群臣觉得太子殿下是……”
但是,即便是贤人不想当众究查太子殿下在此事中的失策之罪(或者是比失策之罪更加严峻)。却也不得不承认,太子殿下被这一件事弄的灰头土脸,不但是以消磨了先前那些为国为民至纯至孝之举所带来的好名声儿,更伤害的是是以事几乎失了圣眷。
此言一出,世人面面相觑,皆不答言。
东宫外书房内,太子殿下并一干亲信皆在外书房中密谈。会商的便是前几日八百里急报两江官员勾搭河道总督贪墨修河工款,乃至河堤经年失修,大雨决堤淹没民田之事。
做事勤谨,未雨绸缪。
永嘉四十六年夏,仿佛连老天爷也在可惜这位女中豪杰的去世普通,这一年夏天的雨水丰沛。阴雨连缀多日不断,倒使朝中某些奉承献上的佞臣们以此歌功颂德,纷繁上折子将太皇太后驾薨一事与这般天象联络在一起。贤人纵使悲哀难明,却也是贤明圣德之君,对这些红口白牙怪力乱神的言辞不置可否。倒是第一时候想到了洪涝之事。少不得下旨催促各州府处所官员好生补葺河堤,清理河道,莫要使河道堵塞河堤决口,糟蹋了民生良田。
“话是这么说,倘若太子无动于衷,又如何向支撑的太子的朝臣交代?只怕三皇子更会是以从中教唆——”
太子的奶兄石荣见了这般景象,只得上前一步,口内说道:“赵大人此言甚是。然两江官员与河道总督皆为太子门下,倘或太子此时袖手旁观,且不说太子会是以担个失策之罪,让满朝文武觉得太子并无识人之能……只怕也会冷了底下人的心。”
陈珪官职寒微,家世陋劣,此前虽得了太子青睐,有幸入东宫伴驾。可多数是与太子殿下伶仃相见,所言谈的也都是些传闻趣事没要紧的话。能够以谋士的身份插手这类规格的密议还是头一次,这还是陈珪向太子殿下谏言“复式记账法”和“养廉银子”以后的功绩。
但是这么简朴朴实的事理却有很多人都不懂。起码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的河督大臣们都不懂。直到黄河决口,淹没了沿河诸州,乃至几十万哀鸿流浪失所的凶信传至都城,连带着本地御史弹劾两江官员勾搭河道总督贪墨二百八十万两修河工款的折子一并送到了贤人的御案上,贤人龙颜大怒,下旨彻查的时候,这些人才着仓猝慌的各寻门路,各找情面。以求将此事遮瞒畴昔——
此旨一下,少不得又有朝臣奖饰当今仁政爱民之心。而远在庙堂以外,日日土里抛食的布衣百姓们,却比朝上的大老爷们担忧的更多。
陈珪见状,因又笑道:“这便是了。即便是太子脱手,亦不能将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无事。反而会有泥足深陷触怒龙颜的风险。既如此,太子殿下又何必脱手?”
须知两江官员只是太子门下的一部分人。倘或这一部分人出事了而太子袖手旁观,那么叫其别人如何想。毕竟众报酬太子效力尽忠,也不想太子是个冷情冷性,不顾底下人死活的。
石荣又急又气,也不待陈珪解释,直嚷嚷陈珪是有坏心,必然是得了三皇子的好处,用心来拆太子殿下的台。
当官儿不怕贪,但是怕蠢。赃官亦有能臣干吏,使治下百姓风调雨顺,夜不闭户。但是蠢官儿就关键人害己了。更荒诞的是现在有那么一等笨伯,本身蠢尚且不知,反而要自作聪明扳连旁人……
陈珪方才冷静的听着众位大臣群情,他本来是个八面小巧,油滑殷勤的人,常日里措告别事,最不肯获咎人的。此时得知黄河决堤的后果结果,心下却生了几分肝火。
陈珪抬眼瞧了瞧太子与诸位大臣,拱手说道:“敢问太子殿下,此事已然鼓吹的朝野尽知。即便是太子殿下脱手,可有掌控遮瞒的滴水不漏?”
此言一出,满室皆惊。太子目光悚然的看着陈珪,仿佛被人当头打了一棒似的。
当然不能,不然太子与各位大臣也不会如此难堪。
也是最合适背锅集怨的。
太子殿下皱了皱眉,还是有点儿舍不得两江的那一批人。
当官儿的不是不能贪,而是要分得清轻重,为了一己私欲害得百万哀鸿流浪失所这类损阴德的事情,陈珪自夸是干不出来的。只是以等行动不但意味着贪,还意味着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