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旧家燕子傍谁飞 - 172|0142

172|0142[第2页/共2页]

宋朝的“桃符”,实在就是古人所说的“春联”,因为之前的春联不是写在纸上,而是写在桃木板上,故有“桃符”之名。王安石有诗曰:“爆仗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便是:在热烈的爆仗声中,旧年的最后一天即将结束,人们盼望新年糊口更完竣,家家户户都忙着换上新的春联。可惜明天都会中很多商品房的设想,连贴春联的门楹都给免却了,买副春联都不知贴那里。

官方更是热烈。在东京开封,从马行、潘楼街、州东宋门外、州西梁门外、州北封丘门外,以及州南一带,到处都是彩棚,发卖“冠梳、珠翠、头面、穿着、花朵、领抹、靴鞋”与各种好玩的小商品,“间列舞场歌馆,车马交驰”。在临安杭州,市民“非论贫富,玩耍琳宫梵刹,竟日不断。家家饮宴,笑语鼓噪,此杭城民风,畴昔侈糜之习,至今不改也。”

从踏入腊月到除夕期间,宋朝人有两个节日要庆贺,起首迎来的是腊月初八的“腊日”,也叫“腊八节”。这一天,开封与杭州的寺院要选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等小巧食材,煮成“腊八粥”,赠送给施主之家。药店则将“虎头丹、八神、屠苏”等中药材装入小布囊,叫作“腊药”,“馈遗大师”,用于腊月的保健。平凡人家也会做“腊八粥”,邻里之间还要相互奉送礼品。

宋朝人如何过春节?

这里有几个名词需求解释一下:“撒佛花、韭黄、生菜、兰芽”都是夏季的时蔬;“勃荷”即古人说的薄荷;“泽州饧”是一种流行宋朝的饴糖;“新历”即新一年的日历;“桃符”是春联;“钟馗、狻猊、虎头”都是年画;“金彩缕花、春帖幡胜”与“锡打春幡胜、百事吉斛儿”则是过年时张贴、张挂的吉利物;“爆仗、成架炊火”是烟花爆仗。

除夕之夜,怎能没有鞭炮之声、烟花之色?宋朝时,火药技术已遍及利用于节日庆典,人们操放火药制成清脆的炮仗、灿烂的烟花,在节日里燃放,图个热烈与喜庆。除夕夜,宫禁以内,爆仗最响,“禁中爆仗山呼,闻于街巷”。皇室利用的炮仗不但清脆,外型也非常富丽,制成人物、果子的模样,乃至做成屏风,“外画钟馗捕鬼之类,内藏药线”,扑灭后可连响百余声。官方贩子,也是灯烛烟花“红映霄汉;爆仗鼓吹之声,喧阗彻夜”。

腊月的最后一天,宋人谓之“除夜”。这一天,士庶“非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奠祖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岁之安”。这套风俗,至今在潮汕一带仍得以完整保存下来:过年前,家家户户都要洒扫门庭,叫作“打扫”;都要贴门神、春联、年画;都要在除夕这天祭拜先人、社神、六合,这叫“团年”。

摘自《糊口在宋朝》,江苏文艺出版社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