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青山隐隐[第1页/共2页]
花木碧绿,禅房清幽。寺内僧侣引他二人前去,至房中便躬身退了出去。甫一入内,蓦地见窗下立着一名着鸦青褙子,月白水紬裙的女子,身形高挑曼妙,听得二人进房声响,已缓缓转过身来。
此时落日已垂,窗棂上洒满夕照余晖,模糊可透出远处的层层山峦形状,周元笙望向那一团即将隐没的金光,不知为何,脑中俄然几次的只想到一句话,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周元笙不想他忽做这般冠冕堂皇之调,听罢不过笑笑,又听他说道,“你晓得国朝建立伊始,为何选在此地广开寺庙,厥后又将清冷台尊位圣地?”
她低低的笑了出来,仿佛因想到多年之前的事而深思不已,厥后缓缓道,“以是我才给你起了隐娘这个小字,不过是想要你能大模糊于市,并不会真正和阿谁位子有干系。现在看来,当真是人算不及天年了。”
周元笙惶然转顾李锡琮,却见他也是一脸迷惑,犹自不解的看向薛淇。过了一刻,薛淇方才幽幽一笑,低声道,“阿笙,阿谁命格之言并非诬捏,确是真的。只是此事只要我和当日靠近之人晓得,连带太后,你父亲和你祖母也不过一知半解,并未亲耳聆听。”
薛淇闻过,一笑道,“如此说来,王爷想必业已将蒙前人收归麾下?”
薛淇沉吟半晌,冷嘲笑道,“想不到薛家竟出了如许一小我才,甘心为周洵逦的儿子差遣驰驱。”
李锡琮笑了笑,缓缓摆首道,“也不尽然。端看我等亲藩束手就擒的态势如何。当真能不费一兵一卒将江山尽数收归,届时薛侍郎当为国朝第一功臣。内乱既除,内忧临时动之不得,那么下一步大能够整肃外将,比方北平一地,去了小王,总该于其间重整设防,朝廷再行调兵遣将也是尚须光阴,尚须妥当考量。”
李锡琮沉默很久,忽尔笑道,“郡主此言是冤枉小王了。郡主一贯敏而多思,我并不敢等闲摆布之。何况如郡主所言,小王此时合法相求之际,若没有实足诚意之献礼,安敢请郡主倾力帮扶?”
周元笙眼望山顶一团雾气,摇了点头。李锡琮便道,“实在是我朝太/祖效仿唐太宗,于交兵之处,为义士凶徒殒身戎阵者各建寺刹,招延胜侣。这里靠近雁山,向来兵戈不竭,广建梵刹也不过是为死难者求得托生之道。”
冯长恩兀自举棋不定,思惟好久,终是望向李锡琮,沉声道,“我一人死生名节皆不敷惜,只是你须得承诺,今后不负薛氏,不负本日所言,不负兆民百姓,定当善待亿万黎庶。你,可答允获得?”
李锡琮看向薛淇,湛然一笑道,“阿笙是我的老婆,我天然应当顾念她。”
三人皆站起家来,冯长恩不过对李锡琮淡淡见礼,脸上疏无亲厚之色。周元笙见他还是做平常儒士打扮,单看身形样貌倒是一点看不出,其人乃是镇守国朝重镇的大将。
李锡琮淡笑道,“郡主过誉了,至此我无妨也坦言一番,太后其人,虽为小王嫡母,但实则并未行过一日慈母之举,母既不慈,子亦不必孝。且小王平生最靠近之人,疑似为她伤害。小王多年来也将其视为仇雠。但首辅周公却与小王无冤无仇,且于礼法上是为小王岳丈。”他转首看向一旁怔怔望着本身的周元笙,又道,“是故,我所能承诺郡主的,只是周太后其人,并周氏一族陨落,至于首辅本人,我并不欲加以追责。”
薛淇双眉微蹙,仰首应道,“你还不是一样?你瞒不过我的,这些日子你几次考虑,并不是为事君忠义,而是为着皇上应允过二郎的话。好笑你当真信得过周氏之子的承诺,有他母亲在一日,我不信她肯为父亲昭雪昭雪,肯听任薛氏在朝堂上做大。”
李锡琮摇首道,“我并不晓得内里细节,姑妄测度,一言以蔽,也不过是踯躅不前、伶仃无援这八个字罢了。”
话音方落,周元笙已是微微一颤,旋即便感觉置于膝上的右手一紧,倒是已被李锡琮紧紧握紧。来不及转顾其人其色,便听薛淇曼声笑道,“王爷公然擅揣民气,晓得我最想要甚么,晓得如何才最能打动我。”
房内一时无人再言语,四人沉默垂目,很久忽听薛淇轻笑一声,对冯长恩,道,“你应当选他,不为别的,就单只为阿笙。”
薛淇笑了笑,缓缓饮过一口茶,方道,“王爷过谦了。只是我出发之时,听闻朝廷已调派使臣至湘地宣旨,命湘王接旨后马上携家眷赴京。至于后续如何,王爷可有最新的奏报?”
薛淇看了她一眼,但笑不语,半晌才对李锡琮言道,“今次是我邀王爷至此,一起之上,可还顺利?”
薛淇淡淡点头,转顾李锡琮,略略屈膝道,“宁王殿下万福。”李锡琮亦回礼道,“郡主不必多礼。”三人接踵落座,周元笙方问道,“母亲是单独前来的?”
李锡琮点头道,“其间到底算是我的封邑,有些事郡主不必多虑。”言罢,笑笑再道,“时至本日,如履薄冰已是徒然,干脆放开手,策划些该策划之事便好。”
李锡琮先是点了点头,厥后摇首道,“当日我曾对郡主说过,对阿笙是心神驰之,神驰其人,也神驰其人身后之人。现在倒是情意弥坚,不管其身后之人肯不肯相帮,我都已是箭在弦上,为我本身,为我敬爱之人,也只好奋力一拼。”
暮春时节,骤雨初歇,自山脚下望去可见山脊之上薄雾飘飘,模糊有羊群散落于青草之间。周元笙一面观景,一面略有不解的问道,“平日也不见你信释道,如何俄然想起要来这里?”
李锡琮垂首一笑,道,“这是能够想见获得的,诸王力求自保,各自为政,便是一盘散沙。比如小王我,目下也只能为兄长运气一叹,倒是远水解不了近渴。”顿了顿,复点头道,“这是令侄薛侍郎的高深之处,若能各个击破兵不血刃,该能为朝廷节流下多少人力物力,怨不得皇上如此正视于他。”
见李锡琮点了点头,薛淇便接着道,“那么身在北平的那位都批示使,也迟早会为王爷所用。我在此先恭贺王爷了。”
他用平平的语气诉说着一些不平淡,乃至有些沉重悲惨的事,周元笙不由回顾,见他已展开双目,幽幽凝睇本身,心中一动,发问道,“你是不是想到甚么,你......可有悔怨?”
薛淇目光一黯,沉沉道,“你的意义是,太后和皇上接下来会要收缴边将兵权?”
冯长恩坐于薛淇身畔,望了望她,倏然长叹道,“阿淇,你的心结多年未解,倒是越来越重了。”
李锡琮当日未曾骑马,只伴着她坐于车中,倒是一副闭目养神的态度,淡淡道,“释道肇兴西土,传播遍被华夷。善世凶顽,佐丰纲而理道,古今崇瞻,由慈心而愿重。既化愚导顽,帮助霸道,岂能够信或不信,简而论之。”
车马一起向山中驶去,至南台普济寺方才停下,其寺供奉聪明文殊菩萨,因宁王佳耦到访,寺中早已屏退闲杂人等,静闭庙门。李锡琮携周元笙进殿内礼佛,礼毕,便行至后殿禅房处稍作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