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相公家的规矩[第1页/共2页]
王何氏恍然觉悟,嘲笑着赔罪,心中却痛骂这刘盛真是刮油太过,牙人书手钱全算在她身上了。
他看向王何氏:“如果这债落在姨娘身上,就顺理成章了。”
两人都心急,刘盛也办老了这类事,很快就找来牙人书手,在牌坊旁的配房里与王何氏立了借契。
马车里一个穿戴织锦缎,戴着东坡巾,仪态非常不凡的瘦子懒懒嗯了一声,问道:“王家林院的事可办好了?”
“见三叔?你哪来那么大脸面?”
捏着羊毫,在借契上先画了个王字,再画了一个看起来勉强像是鸭子的图案把王字圈起来,这是王麻子佳耦的画押,借契就此建立。王何氏心中又有忐忑,借契虽是为谋夺林院造出来的凭据,可钱倒是真的,如果有甚么不测……
弘大的宅院摆布铺陈开,青瓦白墙,黑檐朱梁,层层叠叠,挤得周边的田林都失了色彩。
不过何三耳毕竟是他店主,不给他机遇,这二百贯还过不了他的手。再想及现任成都知府许翰林许光凝,刘盛暗打了个颤抖,也有些忐忑了,嘴里却笑道:“三叔提携侄儿,不就瞅着侄儿办事坚固么?事情都落在王麻子佳耦身上,跟三叔都沾不上,更不提相公家……”
检视完头面,揣起小手镜,再看衣裙。湖绿暗花的纹绫复襦,罩了一件直领对襟褙子,褙子是亮青缎子面,绣着折枝牡丹,配上红褶裙和黄帛带,跟金灿灿的头面一凑,斑斓夺目,晃得人脸都找不着了。
瘦子恰是何广林何三耳,没拿正脸对着刘盛,暴露的右耳竟然裂作两半,看起来像是两只小耳拼起来似的,这也恰是他诨号的由来。
【1:大观元年(1107年),四川交子务改成钱引务,大观三年(1109年),交子改成钱引,】
刘盛略略沉吟,卸了决计堆起来的倨傲,直直道:“说吧,有甚么章程?”
牌坊的两层飞檐高高翘起,挂在上层的牌匾写着“文玉恭禹”四个大字,可王何氏也就勉强认得阿谁玉字,毕竟王字她还是认得的。
牌坊下立着三个年青男人,此中一个是她表侄刘盛,王何氏从速检视本身的打扮。她与何三耳是五服以外的远房堂亲,而刘盛之母是何三耳的服内堂妹。靠着不时走动,跟刘盛母亲积起来的干系,王何氏才通过刘盛勉强攀上了何三耳,常日对着村人丁口不离何三耳,实在从没劈面见过。
“狗眼看人低!就是些小人!等入了王相公家,再来凑趣,啐你一脸的痰!”
何三耳瞥了刘盛一眼,眼中精光闪得刘盛低头不迭,就听他冷声道:“相公家办事,自有相公家的章程!你懂甚么!?”
待刘盛数落完了,王何氏问何三耳甚么时候能见她,却得来这么一句,脸上热得白~粉胭脂都要结饼,心头倒是凉到冰点。
本日第一次面见何三耳,王何氏很费了些心机打扮。用假发撑起朝天髻,发髻上插满金钗、金簪、镶金鱼梳、金蝶步摇和金钿朵,戴了一双金耳环。画了倒晕眉,白~粉和胭脂抹得足足的,贴了金银花钿妆,胸口还挂了件玉勒子。
刘盛嘿嘿嘲笑:“托……了你们办?”
王何氏倒是自傲满满:“王二郎那种人,逼不得,还骗不得么?就只担忧外人作怪,王秀才在邻里结了很多善缘……”
刘盛嗤笑道:“相公家办事,自有相公家的章程,你懂甚么?”
恼归恼,面上倒是笑吟吟的:“他一个书白痴,五谷都不分,哪通这些世事。外人都信不得,我们毕竟是他叔婶,他只能信我们。”
刘盛谄笑道:“一半已妥了,就等着王何氏拿到死当的质押契书,再一并去县衙过契。”
何三耳为两个相公家办事,已不是普通的干人,养着十几号像刘盛如许的办事伴计,平常都教唆他们,只要大事才亲身出面,自不是王何氏能随便见的。
牌坊的宽度和高度,王何氏平生未见,加上柱墩和檐头立着的那些奇特猛兽,充盈着一股浑然不成顺从的伟力,让她下认识地吞了一口唾沫。
个把时候后,一辆马车出了那处弘大宅院,行到牌坊处停下。刘盛收住还是没有下落的心神,颠颠迎畴昔,车门开时,他一张脸笑得比阳光还光辉,点头哈腰地唤着三叔。
刘盛摆手道:“姨娘放心,那处林院对三叔很首要,事真能成,三叔高兴,姨娘所想的绝没题目!三叔毕竟也是王相公家的家里人,入族的事还是能说得上话。”
王何氏自不敢轻信,又提起面见何三耳,刘盛换了驯良之色道:“待侄儿与姨娘办好了这事,就引姨娘跟三叔面谈,可好?”
暮年何三耳还只是王相公家一个小小家仆,去找耕户催租时,耕户挥刀相向,伤了耳朵,但他楞没回击,就抹着一脸血,有礼有节地持续催讨,忠义之名就此传开,被王相公家委以重担。而后王邓两家联婚,邓家也看中了他,托以大小事件,垂垂就成了两个相公家的干人。
刘盛点头:“放心,如果要人鼓噪,我手头有的是人,就不必你出钱了。你还是尽快弄来质押的凭据,再与我去县衙办了赤契。”【1】
刘盛点头:“好是好了,可他要去灵泉寻父,正急用钱,托了王麻子佳耦出质。侄儿刚跟王何氏筹议过,她会劝王二郎把林院死当了。”
“有你这么求人办事的?还要我等,为你这点破事,担搁我多少时候?目睹要近腊月了,三叔交办我给漕司下的官人备礼,忙得蹄子都不着地……”
转头再看,郁气跟着统统邪念不翼而飞,面前的气象撑得她内心发涨。
刘盛劈脸就是一顿呵叱,王何氏皮笑着赔罪连连,刘盛没把她当姨娘待,她也不敢把人家真当侄儿。刘盛口里的三叔恰是何三耳,听他念叨着被何三耳派下的重担,自是极受重用。
前半句让王何氏稍感安抚,后半句又严峻起来,刘盛要绕过她直接找王二郎,事情就砸了,从速道:“人倒是好了,惦记取他爹的下落,本身要质押那林院,托了我们佳耦来办。”
除开套话,借契的实际内容就这一句,与借契配套的证据,刘盛拍着胸脯包管了,他能够拉来玉局观的道爷,说是道爷收了王何氏钱,帮王冲做过法事,用过贵重汤药。
刘盛一向在跟两个仆人打扮的男人谈天,王何氏清算伏贴,却不见刘盛过来。只离着几丈远,她也不敢凑上去,就耐着性子等,等得腰腿发酸,刘盛才悠悠踱了过来。
两人另有暗里和谈,借契上写王何氏借了二百贯,但实际是两人均分。何三耳给了刘盛二百贯买林院,刘盛乐得有王何氏这条路,白拿了林院,这钱就落了一半到自家腰包,另一半由王何氏运作王秀才家的林院。
“……南湾乡三家村王何氏因治堂侄王冲头伤,借到何广林钱引二百贯,以字为据,甲午年某月某日。”
棋逢敌手,她的腰也直了,语气虽还恭敬,却已是还价的姿势:“如果抬出王相公家的名头,自是几句话的事,可那王二郎的二舅在广都县学当教谕,过后闹腾起来,说不得会损了相公家的清誉,害了何干人。想必何干人也不肯走这条路,那么路就只在我们佳耦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