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中山经(2)[第2页/共3页]
①石:即玤石,是次于玉石一等的石头。
①:神灵。②蘖酿:蘖,酒曲,酿酒用的发酵剂。蘖酿就是用曲蘖酿造的醴酒。这里泛指美酒。③干儛:当代在停止祭奠活动时跳的一种跳舞。干,即盾牌,是当代一种防备性兵器。儛,同“舞”。干儛就是手拿盾牌起舞,表示寂静昌大。④刉:亦作“刏”。划破,割。
【原文】
中心第四列山系厘山山系的首坐山,是鹿蹄山,山上盛产玉,山下盛产金属矿物。甘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汵石。
又西二百里,曰箕尾之山,多榖,多涂石①,其上多琈之玉。
①锡:这里指天然锡矿石,而非提炼的纯锡。
再向东十里,是历山,这里的树大多是槐树,山南面多出产玉石。
【原文】
又东十里,曰尸山,多苍玉,其兽多麖①。尸水出焉,南流注于洛水,此中多美玉。
【注释】
又西三百里,曰牡山,其上多文石,其下多竹箭竹,其兽多牛、羬羊,鸟多赤①。
再向东五百里,是朝歌山,山谷里多出产良好垩土。
【译文】
①马肠:即上文所说的怪兽马腹,人面虎身,叫声如婴儿哭,吃人。
【译文】
再向东北行五百里,是条谷山,山上多槐树、梧桐之类的树木,别的另有芍药、门冬这些草药。
再向北十里,是超山,山北面到处是青玉,山南面有一眼水泉,夏季有水而到夏天就干枯了。
【注释】
【原文】
【译文】
①茇:能够是“芫”的误写。芫即芫华,也叫芫花,是一种落叶灌木,春季先着花,后生叶,花蕾可入药,根茎有毒性。
再向东北二十里,是升山,这里的树以构树、柞树、酸枣树居多,而草以山药、惠草居多,另有富强的寇脱草。黄酸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璇玉。
【注释】
又东五百里,曰朝歌之山,谷多美垩。
【原文】
①苏:即紫苏,又叫山苏,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呈方形,叶子紫红色。枝、叶、茎、果都可作药用。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原文】
【原文】
向东三百里,是座首山,山北面有富强的构树、柞树,这里的草以草、芫华居多。山南面盛产琈玉,这里的树木以槐树居多。这座山的北面有一峡谷,叫作机谷,峡谷里有很多鸟,长得像猫头鹰却长着三只眼睛,另有耳朵,收回的声音如同鹿鸣叫,人吃了它的肉就会治好湿气病。
【译文】
总计厘山山系的开端,自鹿蹄山起到玄扈山止,一共九座山,路过一千六百七十里。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人的面孔,兽的身子。祭奠山神:在毛物顶用一只红色鸡献祭,祀神不消米,用彩色帛把鸡包裹起来。
【原文】
【注释】
【译文】
再向东南十里,是蛊尾山,盛产粗磨刀石、黄铜。龙余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南流入洛水。
中心第六列山系缟羝山山系的首坐山,叫作平逢山,从平逢山上向南能够瞥见伊水和洛水,向东能够瞥见谷城山,这座山不发展花草树木,没有水,到处是沙子石头。山中有一山神,形貌像人却长着两个脑袋,叫作骄虫,是统统螫虫的首级,也确切是各种蜜蜂堆积做巢的处所。祭奠这位山神:用一只公鸡做祭品,在祷告后放掉而不杀。
【注释】
①櫄木:与高大的臭椿树类似,树干能够做车辕。②:音交,即秦,一种可作药用的草。
【原文】
【注释】
【原文】
再向东三百里,是县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色采斑斓的石头。
【原文】
【注释】
【原文】
①汵石:一种柔嫩如泥的石头。
【原文】
【原文】
又东二十里,曰和山,其上无草木而多瑶碧,实惟河之九都①。是山也,五曲,九水出焉,合而北流注于河,此中多苍玉。吉神②泰逢司之,其状如人而虎尾,是好居于山之阳,出入有光。泰逢神动六合气也。
【注释】
再向东五百里,是槐山,山谷里有丰富的铜和锡。
【注释】
总计薄山山系的开端,自苟林山起到阳虚山止,一共十六座山,路过二千九百八十二里。升山,是诸山的宗主,祭奠升山山神的典礼:在毛物顶用猪、牛、羊齐备的三牲做祭品,祀神的玉器要用吉玉。首山,是神灵显应的大山,祭奠首山山神用稻米、整只玄色外相的猪、牛、羊、美酒;手持盾牌起舞,摆上鼓并敲击应和;祀神的玉器用一块玉璧。尸水,是上通到天的,要用肥壮的牲口做祭品献祭;用一只黑狗做祭品供在上面,用一只母鸡做祭品供鄙人面,杀一只母羊,献上血。祀神的玉器要用吉玉,并用彩色帛包装祭品,请神享用。
【原文】
又东五百里,曰成侯之山,其上多櫄木①,其草多②。
【译文】
①涂石:就是上文所说的汵石,石质如泥一样柔嫩。
再向西二百里,是座箕尾山,有富强的构树,盛产涂石,山上另有很多琈玉。
又西一百二十里,曰厘山,其阳多玉,其阴多蒐①。有兽焉,其状如牛,苍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其名曰犀渠。滽滽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伊水。有兽焉,名曰,其状如獳犬②而有鳞,其毛如彘鬣。
【译文】
西十里,曰缟羝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译文】
【注释】
①蒐:即茅蒐,现在称茜草。它的根是紫红色,可做染料,并能入药。②獳犬:发怒模样的狗。
【译文】
【译文】
又东五百里,曰槐山,谷多金锡①。
【原文】
【译文】
【原文】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柄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滔雕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此中多羬羊。有木焉,其状如樗,其叶如桐而荚实,其名曰茇①,能够毒鱼。
①麖:鹿的一种,体型较大。
【注释】
【注释】
【原文】
【原文】
凡山之首,自敖岸之山至于和山,凡五山,四百四十里。其祠:泰逢、熏池、武罗皆一牡羊副①,婴用吉玉。其二神用一雄鸡瘗之。糈用稌。
【原文】
①礝石:次于玉一等的美石。礝,也写成“碝”、“瓀”。②貉:也叫狗獾,是一种野兽。形状像狐狸而身形较肥胖,尾巴较短,尾毛疏松,耳朵短而圆,两颊有长毛,体色棕灰。
再向东三百里,是葱聋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石。
【原文】
【注释】
再向西十里,是廆山,山的北面盛产琈玉。在这座山的西面有一道峡谷,叫作雚谷,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柳树、构树。山中有一种禽鸟,长得像野鸡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身上通红如火倒是青色嘴巴,叫作鸰,它收回的叫声便是本身称呼的读音,吃了它的肉就能令人不做恶梦。交觞水从这座山的南麓流出,然后向南流入洛水;俞随水从这座山的北麓流出,然后向北流入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