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34)[第2页/共2页]
身心快然。妙圆划一。获大安稳 前则天下圆明。此则身心圆明。本由迷倒。身之与心。外洎江山虚空大地。咸是妙明至心中物。今复本源。故身心天下妙圆划一。更无不同。法界一相。创证此境快然安稳。即分得涅槃安乐处也
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名童真住 十身灵相。十身卢舍那也。谓声闻。及缘觉。菩萨。如来身.法.智.空.业报.众生.及国土。又如来身自具十种。谓菩提.愿.化.力.寂静。威势.意生.福.法.智。此十妙应。如随色珠闪现安闲。即不思议种智之妙用。智体本具。随障尽处而得闪现。既以权实二智大悲熏修。服从顿显。虽未全如于佛。分得此用。即一身现无量身也。华严云虽未具足统统智已获如来安闲力 九法王子住
欲习初干。未与如来法流水接 蹑前干慧义也。创干欲爱。果法未沾。即用此心为信便利。标如来者显是果法。此下总示
心精现前。纯以聪明。名慧心住 真精之心了然闪现。此现前心纯是圆智。用名慧心。智之与慧摆布言耳 五放心
真信了然。统统圆通。阴处界三不能为碍 蹑前信心也。妙信常住。不偏不邪。纯一真如。故云真信了然。统统圆通者。了三科法无不是如也。无明妄图既亡。阴界天然摆脱。故云不能为碍
心中发明。如净琉璃内现精金。之前妙心履以成地。名治地住 琉璃空也。精金中也。现即假也。净宝精金相互映现。无碍融通不一不异。以此妙心而为所依。然后出世无量德用。故名治地 三修行住
心肠涉知。俱得了然。游履十方得无留碍。名修行住 法界心肠即前一心。妙行能涉。妙智能知。明智行三安闲圆融。不以二边之所住着。名无留碍。此真修行。名修行住 四生贵住
定光发明。明性深切。唯进无退。名不退心 寂定慧光相互明发。于理于行唯深唯进。故云不退 七护法心
构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 十身具足。故曰构成。出因显果。故云出胎。堪任继嗣绍隆佛法。名法王子 十灌顶住
是人即获无生法忍 结能证也。真照实相名无生法。无漏真智名之为忍。得此智时。忍可印持法偶然理。决定不谬。境智相冥。名无生忍。华严初住。余经初地。是得忍位。今经第三渐次便得此忍。差异余说。于此忍中。随所证得不异而异。即立诸位。故名圣位。此则初渐次正修观行。第二渐次观成入似。第三渐次既言获无生忍。即同初住至等觉位 三结显立位
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圆妙开敷 此标也。即用此干慧中智。合中事理。明智俱中。故名中中。又离统统二边相故。双照二谛无不实在。又此中智。念念接踵而进上位。故云中中流入。言流入者。显无服从任运而进也。以证中道。天然流入萨婆若海。此则更增一番智断服从。故云圆妙开敷。此即于干慧心。增明观智觉得便利。得入十信
面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 统统种智自利利他相用闪现。名为面貌。无缘慈悲。名之为心。故观经云。佛心者大慈悲是。此菩萨分得其用。名之为同 七不退住
干有其慧。名干慧地 结名也。此即但有其慧。故前云纯也。既云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故约欲枯返流纯成聪明未沾果海法流之水。故受此名。此约无生忍中义说故尔。真谓圆融不碍行布。下皆仿此 二十信位二。一蹑前总示
既游道胎。亲奉觉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便利具足住 以自行化他统统种智具足成绩。名流相不缺也 六正心住
阿难。是善男人。欲爱干枯 持戒清净。阔别贪淫。故名初干。即断烦恼障也。干义有二。一欲尽故曰干。二但慧故曰干。今即初义根境不偶 由三昧力。返流全一。破所知也
云何现业。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未几流逸 由前起后也。清禁既圆。观行仍就。于六尘境已知虚幻。终不信赖随流奔逸妄有取着
行与佛同。受佛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入如来种。名生贵住 智行奥妙。冥通果德。故云行与佛同。天然合佛慈种。名受佛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者。以佛权实二智为父母。故维摩云。智度菩萨母。便利觉得父。既分入果智密合果德。故云冥通入如来种 五便利具足住
现前残质不复续生 报障尽也。亡欲爱故无润惑。根不偶故无业性。纵有业苦种子。无润不生。尽此报身更不相续。即生实报土也。此即惑业苦亡。无润心机。即干义也
当观淫欲如同毒蛇如见怨贼 毒蛇怨贼。能杀生身。不损法体。淫欲能损法身慧命。真修行者必须永断。涅槃经说。菩萨观爱有九种过患。一如债不足。二如罗刹女妇。三如妙华茎有毒蛇。四如恶食性所不便而强食之。五如淫女。六如摩楼迦子。七如疮中息肉。八如暴风。九如彗星。下文云。十方如来。色目行淫同名欲火。菩萨观欲如避火坑 二教行次第
阿难。是善男人。以真便利发此十心。心精发晖。十用涉入圆成一心。名发心住 便利空也。十心假也。一心中也。圆融妙慧名真便利。由此妙慧发前十信。以此十心本是一性所具功德。由妙慧发。令一一心皆具十心。十用无碍。一多相即。唯是一心。心即秘藏。今于此藏开辟闪现。以不住法即住此中。名发心住 二治地住
执心虚明。纯是聪明。慧性明圆。莹十方界 戒定既圆。今后发慧。即转前三障纯成聪明。慧光发明莹十方界。即慧义也
妙信常住。统统妄图灭尽无余。中道钝真。名信心住 以中道智。证法界一体三宝。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冥合常住清净妙心。名为妙信。此信即理。亦名常住。统统妄图灭无余者。即断所知。无明住地一断遍断。始因迷觉成不觉。今既圆妙智发。翻不觉成觉。故云统统灭尽无余。中道纯真者。妙智决定。不偏不邪。是佛正因。不杂伪妄。故云纯真。以不住法即住此中。故名为住。经中多说地住二位是发真处。今于干慧信位立之。表是证真非是似解耳 二念心
妙圆纯真。真精发化。无始风俗通一夺目。唯以夺目进趣真净。名精进心 圆妙净智。无二边之杂。无妄图之伪。故云纯真。现用安闲。故云发化。乃能融通风俗。独一精真。以真精智进真净行。故名精进 四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