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文学网 - 都市娱乐 - 医学三字经 - 第5章

第5章[第1页/共4页]

温胆汤 骆氏《内经拾遗》云∶癫狂之由,皆是胆涎沃心,故神不守舍,理宜温胆。亦治痫病。

木防己(二钱) 桂枝(二钱) 茯苓(四钱) 人参(四钱) 芒硝(二钱五分)水二杯半,煎七分,去滓,入芒硝微煎,温服,微利自愈。

泽泻(五钱) 白术(二钱)水二杯,煎七分,温服。

保生无忧散 妇人临产,先服三两剂,天然易生。或遇横生倒产,连日不生,服二三剂,神效。

《令媛翼》洗方 治丈夫阴肿如斗,核中痛。

黄丹(一两) 白矾(二两)二味入银罐中 通红,为末。入腊茶一两,不落水猪心血为丸,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茶清下。久服其涎自便出,半月后更以安神药调之。(按∶猪心血不粘,宜加炼蜜少量合捣)磁朱丸 治癫狂痫如神。

发笑散方见《亲信痛》。

五淋汤赤茯苓(三钱) 白芍 山栀子(各二钱) 当归(一钱) 细甘草(一钱四分)加灯芯十四寸,水煎服。解见《时方歌括》。

《金匮》方只录五首。余见拙着《金匮浅说》《金匮读》内,二书即欲梓行,集隘不能尽登。

伤寒方

生铁落饮 治傲慢不避亲疏。

附方∶《外台》茯苓饮 治积饮既去,而虚气塞满此中,不能进食。此证最多,此方最妙。

猪苓汤猪苓 茯苓 泽泻 滑石 阿胶(各三钱)水一杯,先煮四味至一杯,去滓,入胶煎化服。

小青龙汤(《金匮》) 治溢饮之病属经表属寒者,宜此温发之。

进退黄连汤黄连(姜汁炒) 干姜(炮) 人参(人乳拌蒸,一钱五分) 桂枝(一钱) 半夏(姜制,一钱五分) 大枣(二枚)进法∶用本方七味俱不制,水三茶杯,煎一杯温服。退法∶不宜用桂枝,黄连减半,或加肉桂五分。如上逐味制熟,煎吃法同。但空肚服崔氏八味丸三钱,半饥服煎剂耳。

己椒苈黄丸 (《金匮》) 治腹满口舌枯燥,肠间有水气。

癫狂痫方

阳明

白虎汤调胃承气汤理中丸乌梅丸四方俱见《伤寒》。

妇人科方

补中益气汤 治统统气虚下陷。

又照前第二方加茯苓四两,附子(炮)一两,共前八味,重十两。丸服如前。虽三十年之久,大如栲栳,皆可消逝,神效。

一味大黄散鹿茸酒二方见上“三字经”注。

瘟疫方

五淋癃闭赤白浊遗精方

防风通圣散方见《中风》。

白虎汤石膏(八钱,碎绵裹) 知母(三钱) 炙草(一钱) 粳米(四钱)水三杯,煎一杯,温服。

白术散(《金匮》) 肥白有寒,胎不安者,此能养胎。

黄连阿胶鸡子黄汤黄连(四钱) 黄芩(一钱) 芍药(二钱) 阿胶(三钱) 鸡子黄(一枚)水二杯半,煎一杯半,去滓,入胶烊尽,小冷,入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一日三服。

小柴胡汤方见《伤寒》。

麻黄附仔细辛汤麻黄(去根节) 细辛(各三钱) 附子(一钱五分)水三钟,先煮麻黄至二钟,去沫,入诸药煎七分,温服。

五苓散(仲景) 本方治太阳证身热、口渴、小便少。今变其分两,借用治疝。

崇高辟瘟丹 崇高辟瘟丹,留传活着间。正元焚一炷,四时保安然。(此歌出聂久吾《汇函》)羌活 独活 白芷 香附 大黄 甘松 山柰 赤箭 雄黄(各平分) 苍术(倍用)上为末,面糊为丸弹子大,黄丹为衣,晒干。正月月朔侵晨 ,焚一炷辟瘟。

歌曰∶白浊多因心气虚,不该只作肾虚医。四君子汤加远志,一服之间见效奇。

大黄(五钱) 甘草(一钱五分)水二杯,煎八分服。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仲景) 凡呕家夹热,倒霉于香砂橘半者,服此如神。

当归补血汤当归(三钱) 炙 (一两)水煎服。加附子三钱,神效;或加桂一钱。

程氏曰∶留者行之,用甘遂以决水饮。结者散之,用半夏以散痰饮。甘遂之性中转,恐其过于行水,缓以甘草、白蜜之甘,坚以芍药之苦,虽甘草、甘遂相反,而实以相使,此苦坚甘缓约之之法也。《灵枢经》曰∶约方犹约囊。其斯之谓与?尤氏曰∶甘草与甘遂相反,而同用之者,盖欲其一战而留饮尽去,因相激而相成也。芍药、白蜜,不特安中,亦缓毒药耳。

丹矾丸(《医通》) 治五痫。

乌梅丸乌梅(九十三枚) 细辛(六钱) 干姜(一两) 当归(四钱) 黄连(一两六钱) 附子(六钱,炮) 蜀椒(四钱,炒) 桂枝 人参 黄柏(各六钱)各另研末,合筛之,以苦酒浸乌梅一宿,去核,饭上蒸之,捣成泥,入炼蜜共捣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饮食白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至二十丸。

水三杯半,先煮葛根至二杯半,吹去沫,入诸药,煎至八分,温服。不须啜粥。

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汤洗七次,十三枚,以水一中杯,煮取半杯,去滓) 芍药(五枚,约今之三钱) 甘草如指(一枚,炙。约今之一钱三分)水二杯,煎六分,去滓,入蜜半盏,再煎至八分服。

太阳

萆 厘清饮 治白浊。

此方全用撑法。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者也,浓朴去瘀血者也,用之撑开血脉,俾恶露不致填塞。羌活、荆芥疏浚太阳,将背后一撑,太阳经脉最长,太阳治则诸经皆治。枳壳疏理结气,将面前一撑,俾胎气敛抑而无停滞之虞。艾叶暖和子宫,撑动子宫则胞胎灵动。贝母、菟丝最能滑胎顺气,将胎气全部一撑,大具天然活泼之趣矣。加黄 者,以是撑扶元气,元气旺,则转动有力也。生姜通神明、去秽恶、散寒止呕,以是撑扶正气而安胃气。

又照火线加荜拨一两,槟榔五钱,共五两。按照前丸吃法。

当归(一钱五分,酒洗) 川贝母(一钱) 黄 (八分,生用) 艾叶(七分) 酒芍(一钱二分,夏季一钱) 菟丝子(一钱四分) 浓朴(姜汁炒,七分) 荆芥穗(八分) 枳壳(麸炒,六分) 川芎(二钱二分) 羌活 甘草(各五分)加生姜三片,水二杯,煎八分,空心折。

葛根汤葛根(四钱) 麻黄(三钱) 生姜(三钱) 甘草(二钱) 桂枝(二钱) 大枣(四枚) 白芍(二钱)水三钟半,先煎麻黄、葛根至一杯,去沫,入诸药,煎至八分,温服。微似汗,不须啜粥。

正元丹(《秘旨》) 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吐利厥冷。偶然阴火上冲,则头面赤热,眩晕恶心。浊气逆满,则胸胁刺痛,脐肚胀急。

方见《气喘》。

青礞石(三两,研如米大,同焰硝三两,用新磁罐内封固,以铁线扎之,外以盐泥封固,过研末。水飞,二两实) 沉香五分,另研) 川大黄(酒蒸) 黄芩(炒,各八两)共为末,水泛为丸,绿豆大。每服一钱至二钱,食远沸汤下。

四君子汤方见《时方歌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