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第1页/共3页]
他在那锅门前,更偶然烧火,不时的伸头探脑,出来旁观。未几时,见行者牵将马来,拴在槐树上,径今后走,那白痴用手乱招道:“这里来!这里来!”行者回身到于厨声门首道:“白痴,你嚷甚的?想是饭不彀吃,且让老衲人吃饱,我们前边大人家,再化吃去罢。”八戒道:“你出去,不是饭少。这观里有一件宝贝,你可晓得?”行者道:“甚么宝贝?”八戒笑道:“说与你,你未曾见;
拿与你,你不认得。”行者道:“这白痴笑话我老孙。老孙五百年前,因访仙道时,也曾云游在天涯天涯,那般儿未曾见?”八戒道:“哥啊,人参果你曾见么?”行者惊道:“这个真未曾见。但只常闻得人说,人参果乃是草还丹,人吃了极能延寿。现在那边有得?”八戒道:“他这里有。那孺子拿两个与师父吃,那老衲人不认得,道是三朝未满的孩儿,未曾敢吃。那孺子老迈惫懒,师父既不吃,便该让我们,他就瞒着我们,才安闲这隔壁房里,一家一个,啯啅啯啅的吃了出去,就急得我口里水泱。如何得一个儿尝新?我想你有些溜撒,去他那园子里偷几个来尝尝,如何?”行者道:“这个轻易,老孙去手到擒来。”急抽身,往前就走,八戒一把扯住道:“哥啊,我听得他在这房里说,要拿甚么金击子去打哩。须是干得伏贴,不成走漏风声。”行者道:“我晓得,我晓得。”
地盘道:“大圣,错怪了小神也。这宝贝乃是地仙之物,小神是个鬼仙,如何敢拿去?就是闻也无福闻闻。”行者道:“你既未曾拿去,如何打下来就不见了?”地盘道:“大圣只知这宝贝延寿,更不知他的出处哩。”行者道:“有甚出处?”地盘道:“这宝贝三千年一着花,三千年一成果,再三千年方得成熟。短头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有缘的,闻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倒是只与五行相畏。”行者道:“如何与五行相畏?”地盘道:“这果子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敲时必用金器,方得下来。打下来,却将盘儿用丝帕衬垫方可;若受些木器,就枯了,就吃也不得延寿。吃他须用瓷器,净水化开食用,遇火即焦而无用。遇土而入者,大圣方才打落地上,他即钻下土去了。这个土有四万七千年,就是钢钻钻他也钻不动些须,比生铁也还硬三四分,人若吃了,以是长生。大圣不信时,可把这地下打打儿看。”行者即掣金箍棒筑了一下,响一声迸起棒来,土上更无陈迹。行者道:“公然!公然!我这棍,打石头如粉碎,撞生铁也有痕,如何这一下打不伤些儿?这等说,我却错怪了你了,你归去罢。”那地盘即回本庙去讫。
那明月、清风,暗自夸称不尽道:“好和尚!端的是西方爱圣临凡,真元不昧。师父命我们欢迎唐僧,将人参果与他吃,以表故旧之情,又教防着他部下人罗唣。公然那三个嘴脸凶顽,脾气粗糙,幸得就把他们调开了。若在边前,却不与别人参果见面。”清风道:“兄弟,还不知那和尚但是师父的故交,问他一问看,莫要错了。”二孺子又上前道:“启问教员但是大唐往西天取经的唐三藏?”长老回礼道:“贫僧就是,仙童为何知我贱名?”孺子道:“我师临行,曾叮咛教弟子远接。不期车驾来促,有失迎迓。教员请坐,待弟子办茶来奉。”三藏道:“不敢。”那明月急转本房,取一杯香茶,献与长老。茶毕,清风道:“兄弟,不成违了师命,我和你去取果子来。”
又急转过花圃,只见菜园门也开了。忙入人参园里,倚在树下,望上查数;倒置来往,只得二十二个。明月道:“你可会计帐?”
及至二层门里,只见那边面吃紧忙忙,走出两个小童儿来。看他怎生打扮:骨清神爽容颜丽,顶结丫髻短发鬅。道服天然襟绕雾,羽衣偏是袖飘风。环绦紧束龙头结,芒履轻缠蚕口绒。丰采非常非俗辈,恰是那清风明月二仙童。那孺子控背躬身,出来驱逐道:“教员父,失迎,请坐。”长老欢乐,遂与二孺子上了正殿旁观。本来是向南的五间大殿,都是上明下暗的雕花格子。那仙童推开格子,请唐僧入殿,只见那壁中间挂着五彩装成的“六合”二大字,设一张朱红雕漆的香几,几上有一副黄金炉瓶,炉边有便利整香。
那大圣使一个隐身法,闪进道房看时,本来那两个道童,吃了果子,上殿与唐僧说话,不在房里。行者四下里旁观,看有甚么金击子,但只见窗棂上挂着一条赤金:有二尺是非,有指头粗细;底下是一个蒜疙疸的头子;上边有眼,系着一根绿绒绳儿。他道:“想必就是此物叫做金击子。”他却取下来,出了道房,径入后边去,推开两扇门,昂首旁观,呀!倒是一座花圃!但见:朱栏宝槛,曲砌峰山。奇花与丽日争妍,翠竹共彼苍斗碧。
二童别了三藏,同到房中,一个拿了金击子,一个拿了丹盘,又多将丝帕垫着盘底,径到人参园内。那清风爬上树去,使金击子敲果;明月在树下,以丹盘等接。斯须敲下两个果来,接在盘中,径至前殿奉献道:“唐师父,我五庄观土僻山荒,无物可奉,土仪素果二枚,权为解渴。”那长老见了,战战兢兢,阔别三尺道:“善哉!善哉!今岁倒也年丰时稔,如何这观里作荒吃人?这个是三朝未满的孩童,如何与我解渴?”清风暗道:“这和尚在那口舌场中,是非海里,弄得眼肉胎凡,不识我仙家异宝。”明月上前道:“教员,此物叫做人参果,吃一个儿无妨。”三藏道:“胡说!胡说!他那父母怀胎,不知受了多少痛苦,方生下未及三日,如何就把他拿来当果子?”清风道:“实是树上结的。”长老道:“乱谈!乱谈!树上又会结出人来?拿畴昔,不当人子!”那两个童儿,见千推万阻不吃,只得拿着盘子,转回本房。那果子却也跷蹊,久放不得,若放多时即僵了,不中吃。二人到于房中,一家一个,坐在床边上,只情吃起。
丹桂映金井梧桐,锦槐傍朱栏玉砌。有或红或白千叶桃,有或香或黄九秋菊。荼蘼架,映着牡丹亭;木槿台,相连芍药圃。看不尽傲霜君子竹,欺雪大夫松。更有那鹤庄鹿宅,方沼圆池;泉流碎玉,地萼堆金。朔风触绽梅斑白,春来点破海棠红。诚所谓人间第一仙景,西方魁首花丛。那行者旁观不尽,又见一层门,推开看处,倒是一座菜园:布种四时蔬菜,菠芹莙荙姜苔。
那大仙临行,又丁宁叮嘱道:“我那果子稀有,只许与他两个,不很多费。”清风道:“开园时,大众共吃了两个,另有二十八个在树,不敢多费。”大仙道:“唐三藏虽是故交,必要防备他部下人罗唣,不成轰动他知。”二童领命讫,那大仙承众门徒飞升,径朝天界。
清风只要一千三百二十岁,明月才交一千二百岁。镇元子叮咛二童道:“不成违了大天尊的简帖,要往弥罗宫听讲,你两个在家细心。不日有一个故交今后颠末,却莫怠慢了他,可将我人参果打两个与他吃,权表昔日之情。”二童道:“师父的故交是谁?望说与弟子,好欢迎。”大仙道:“他是东土大唐驾下的圣僧,道号三藏,今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二童笑道:“孔子云,道分歧,不相为谋。我等是太乙玄门,如何与那和尚做甚了解!”大仙道:“你那边得知。那和尚乃金蝉子转生,西方圣老如来佛第二个门徒。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了解,他曾亲手传茶,佛子敬我,故此是为故交也。”二仙童闻言,谨遵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