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文学网 - 其他小说 - 城管无敌 - 五、民国地主不好当(北方篇)

五、民国地主不好当(北方篇)[第1页/共3页]

比方在民国初年,陕西省便一边推行剪辫令,一边大肆分摊“光复款”。因而,乡绅们便领着村民围攻当局,号称“复辫豁款”(我要持续留辫子,以是不交钱了)。前清一众遗老遗少闻之,皆觉得“人思圣清”!

1942年,中原发作大饥荒,“水旱蝗汤”四大灾害轮番攻击中原地区,1000万人丁的河南省,有300万人饿死,另有300万人西出潼关做流民,人丁刹时减少三分之二。

但题目是,到了陈旧立新的民国年代,这统统护身符和特权就十足打了水漂。民国期间的兵痞和军阀大帅们,可都再也不会把清朝的功名身份放在眼里。该讹诈就讹诈,该搏斗就搏斗,底子不会客气——那年初在乡间死一小我,就真是跟死一只蚂蚁没啥两样。

以是,一旦穿越到北方的地主家庭,你想要学工夫妙手整天跟人打斗,倒是向来不愁贫乏敌手,根基上每年都有流民和匪贼前来串门,地主土豪们也经常拉起团练相互攻打。那年初每一个能够保住家业的地主,几近都是打出来的。如果你特别能打,又有本领拉起一帮兄弟,那么就算是要像“樊哈儿”(电视剧《傻子师长》的原型)一样晋身军阀大帅,也是有必然但愿的。

总之,民国期间的地主,并不如何好当。

那些能够在乡间过着豪华糊口的人,要么是别的有工厂、商行、矿山、鸦片之类的非农财产分外支出,要么就是最起码有上万亩地的顶级大地主。

乃至就连浅显的金属成品,在当时也是相称高贵的东西——直到1949年,中国还是一个纯粹的农业国,天下钢铁产量只要15万吨,方才够造北京奥运村阿谁鸟巢。是以乡间的浅显人家里很少见到钢铁成品,耕具常常只在最关头部位包上一层铁,独轮车的车轮是木头的,富人的马车才有包铁轮子。家里的水桶是木头的,水瓢就是一个大葫芦一剖两半。买一把菜刀就能让一户农夫掏空一年时候节流下来的积储。

如此说来,地主的糊口应当是非常轻松落拓的啰?

——民国事一个新旧瓜代的期间,从本地到本地,在全中国的分歧地区之间,社会晤貌差别极大。

上面言归正传,如果要穿越到民国期间,你会穿越到民国期间的甚么处所?

起首,民国年代是一个战乱频繁的期间,天下各地到处都是横行残虐的军阀和匪贼。四川从1911年保路活动开端到抗战前夕,一向在断断续续地打川军内战;河北省(当时叫做直隶)固然位于京畿,却也是以而成了直皖战役,直奉战役,第二次直奉战役,以及蒋介石二次北伐的主疆场。

在老一辈的很多民气中,最为典范的民国地主形象,恐怕莫过于《白毛女》当中的那位黄世仁了——他们通过巧夺豪取占有了大量的地盘,并且操纵把握的地盘残暴剥削农夫,不劳而获,并吞着农夫缔造的财产,过着荒淫无耻的糊口。

跟清朝比拟,北方乡村在民国年间独一比较较着的“当代化”标记,就是较为遍及地用上了火油灯,乡村照明已根基被火油代替——在此不得不平气一下美孚公司的倾销才气。要晓得,在当时的北中国乡村搞甚么火油灯的市场营销,几近跟在当代的索马里做小商品买卖一样伤害。

而在这个标准线之下的地主和富农,自家种的小麦就算磨成了白面,也不敢多吃,要拿出去卖钱缴税,以及换一些洋火、食盐、布匹之类的必须品,只留下棒子面、高粱面之类的细粮来给本身充饥。

第3、民国期间的北方,一向在接二连三地发作着可骇的灾荒。

想体例结好本地军阀也是一条门路,毕竟县官不如现管。但题目是大多数的军阀旋起旋灭,这个“现管”更替得实在太频繁。士绅们方才花大钱投资下去,军阀就已经通电下野了……因而又白忙乎一场。

但是,如果你对打打杀杀之类的事情兴趣不大,只是想要过上比较当代化的糊口,那么可就非常困难了——按照1930年的一份统计,在河北清苑县11个村2000多户人家上万口人当中,统共只要自行车7辆、手电筒6个、热水瓶2个,而收音机则是一台都没有。电灯是不消想了,因为乡间普通底子没有电力,也没有自来水。如果还要本身弄发电机的话,仿佛只要那些雄师阀的家里,才气拿得出这很多款项。比方清末的袁世凯,在老故乡间退隐之时盖的别墅,内里不但有电力供应,还拉了电报线,连私家电报房都有。

比方四川全省在清末只需扶养新军一镇(相称于一个师)12000人,外加差不多数量的绿营旧军,另有向云南、贵州、甘肃供应约250万两白银的财务补助。

总之,民国年间的地主,当然已经是不好当,但民国年间的农夫,更是当都不能当了。

鉴于上述这些环境,像电视剧里那种仿佛《红楼梦》里那座大观园的盗窟版,宅院深深,丫环成群,锦衣玉食的豪华地主糊口。起码在兵荒马乱、灾害频繁的华北地区,光靠从地步里收租子是很难保持的。

陕西原有人丁1300万,但在这三年大荒中,沦为饿殍、死于疫病的高达300多万人,流浪失所者600多万,二者合计占全省人丁的70%。按照某些本国记者的描述,饥民的尸身常常在安葬之前就消逝了,在一些村落,人肉乃至被公开售卖。

比方从1920到1921年,华北四省区大饥荒,灭亡1000多万人,哀鸿3000万~5000万。

当上海滩的十里洋场,已经亮起了灿艳多彩的霓虹灯光之际;西藏拉萨的农奴庄园,还处于中世纪的愚笨暗中当中。英国人曾经把一辆小汽车拆卸开来,用驮马背着,翻山越岭、千辛万苦地运到拉萨。成果在拉萨把汽车拼装起来以后一看,发明这里起首没有司机,其次没有汽油,最后没有汽车能跑的路……

平时,这些地主们坐在家里尽管吃苦,有事情还能够征发佃农无偿退役。到了秋收的时候,就让管家带着一帮狗腿子到田间去挨家挨户地收租。万一年景不好收不上租子,则逼迫农夫卖儿卖女来抵债,或者发一点善心,酌情答应他们减一点租子,根基上跟当代公司里那些等着分红的大股东差未几。

北方各省乡村被“预征”赋税的状况,固然不如四川这么怪诞,但因为天然前提差,灾荒频繁,官方财产有限,战役的粉碎惨烈,实际的承担比例还要更加沉重。

其次,在民国初年的河北、山东、河南、四川这些战乱频繁之地,就算是赶上了不兵戈的年代,军阀们为了扶养庞大的军队,以及保持豪华的糊口,从而分摊给地主们的赋税,也远比清末期间更加沉重。

当然,地主们也能够设法进步地租,把这些承担转嫁到农夫头上。但是地盘上的出产就只要这么多,哪怕不给农夫留下一粒谷子,能够搜刮到的粮食也是有极限的。而军阀们发明苛捐冗赋的本领,倒是向来都无上限的,一下子搞出来六七十种附加税也是常事——比方青苗捐、烟捐、卫生捐、青山费、马盘费、接待费、人丁税、花灯税等等。正所谓“自古未闻屎有税,现在只剩屁无捐”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