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风景旧曾谙 - 第121章 第五十回下

第121章 第五十回下[第1页/共4页]

舒眉叹道:“mm虽是想的多,但听这两句,却非甚么多心,最是端庄的事理。婶婶与姊妹们那头,固是一番慈爱和睦之举,细心想来,到底也不尽安妥。你是聪明人,又读书知礼,见到轻首要紧,才会难堪。若换别的人,是再想不到这一层的。”

一时章回将朝饭吃完。丫环们将碗碟食盒清算起来。这边章回问黛玉:“昨日事忙,我竟没得空,也没问mm可好。再就是mm吃的丸药,原该就着饭点吃的。明天早、午只两口家祭的粥,早晨又多油腻荤腥,这一日一夜下来,mm感觉如何?”

舒眉笑道:“是讽刺,也是实在的事理。向来‘表里亲疏’四个字最是磨人,只看站在哪一端说话。依着我,mm竟不必多想,只内心领了大家情分,明日该如何还如何,遵了该遵守的端方事理,因而本身放心,也无人能挑出甚么不是——mm说如何?”

章回道:“mm心机细致,七窍小巧,要没很多心机纠结,反倒分歧道理了。不过正如大姐姐所说,公然心中有事,不成憋闷,必然要找人说出来,免得自苦。别的,我另有一个方剂给mm,到那千回百转、胶葛难明的时候利用,也能稍稍纾解一二。”

这边林黛玉细细打量,就见现在宗祠当中,以白石甬路为界,东首设一柴堆、悬架,旁置一口三尺大锅,一只两尺见方的黄铜火盆。西首最前是一口半人多高的大肚窄口青黑釉大陶罐,再有一只三足青铜鼎,鼎下炭火正旺。下设两列六只鸡翅木四脚支架,每一架上搁一只黄铜水盆,盆甚浅,形如深碟。架子中间又各有一只大肚敞口陶缸,缸里满装了前两日才下的新雪。最后是三只高近两尺的深桶,深桶内壁也编了一层竹沥。林黛玉因猜是皆冬至济粥所用之物,但是到底如何,却不能知,因而紧紧跟在章舒眉身后,留意细观。

黛玉脸上就有些泛红,道:“不过是一些小想头。因我多心小性儿,一不留意,就走成了刻薄激愤。说时一味痛快,现在转头想起来,端的胡涂好笑,实在叫我无地自容了。”

就听章霈唱一声“始”,吴太君便率众女眷到铜鼎边站定。洪氏、尹氏、张氏合力抬过一只乌藤箱,从箱子里取出粗布罩衫,递与吴太君等穿在号衣之上。待世人将罩衫穿妥,就见章由、章回自仪门入内,手上各自捧了一个漆盒,盒子里装了花圃里收来的新雪。走到跟前,次第奉与洪氏。洪氏奉与吴太君。吴太君接了,将盒中之雪倒入大鼎。

舒眉道:“mm如许说,我倒又不能附和你了。我才说婶婶和姊妹们不尽安妥,实在只为她们少想了一件事。凡是想到,也不必有今番一举了。”

二房次子行七章斗(妻王氏):章柴(行五,妻甘氏)、章虔(行十二);舒颐【行二】

不忘初心,砥砺长进——舍生取义,因为的是本心。任重道远,以是必须主动磨砺长进。

姊妹两个顽闹一阵,方坐到一起,相互清算头发衣服。舒眉这时才笑道:“总算又是平常的模样。你不晓得刚才脸上愁思,看得民气都揪起来。”

雪化为水,转眼而沸。这边李氏、陈氏、恽氏一列,周氏、尹氏、张氏一列,双手持了水盆到吴太君前。范舒雯持一柄长柄铜勺,递与洪氏。洪氏递与吴太君。吴太君用铜勺从鼎中舀了水,倒在李氏等所持盆中。六人遂返回,仍将水盆置于支架之上,又从中间陶缸中抄雪入盆,待盆中雪水八分满方停。

却说次日,早上林黛玉起家,梳洗妆饰毕,按例到吴太君处存候。见吴太君因冬至这日劳乏,一夜过来倦懒之态犹重,不过稍坐一坐,便即返来。到屋里坐下,紫鹃才倒茶,就听到内里小丫环传说:“小七爷来了。”一语未毕,章回一手抱一摞书,一手提一只老迈食盒走出去。林黛玉不觉笑道:“哥哥从那里来,这会又往那里去?看着如许忙,还带着朝饭。”

不过半晌,火盆中柴炭已满。章回自宗祠正堂神位前请一柱香烛,双手持于头顶,奉到吴太君跟前。章由也奉上半刀黄纸。吴太君将香烛和黄纸接了,一并丢入火盆,盆中顿时火光熊熊。李氏、洪氏与范舒雯这时才各持一支细火把走上来,在火盆上扑灭,然后到大锅跟前,将锅下柴堆扑灭。洪氏又拿一支长柄勺,在大锅中搅拌数下:此时方是真正开端熬煮济粥。

章回笑道:“恰是老太太那边轰出来,说乏了不耐烦听报账,拿了几样朝饭就打收回来,让不拘哪处找个处所吃了了事。因这里比来,又奉告说mm已经起家,便厚着脸皮来向mm借一站之地。”

二房宗子行四章魁(妻尹氏):章偃(行六)、章僚(行八)、章皙(行十四);舒慧【行三】、舒颖【行五】

想到这桩,就忍不住噗嗤一声笑出来,搂着黛玉道:“可见你是个讨人疼的,大师都想到一处了。只是也难堪了你,又不能失礼,又不好采纳,又无人推挡,又没的走脱,生生陪坐半天,还搭出来很多好水好茶。”

预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化。

黛玉忙说不消忙。舒眉笑道:“摆布这会子天还早。mm多少吃些,再屋子里走几步,早晨也好睡觉。”催金徽等速去。

这边莲蓬忙过来揭了提篮盖子, 一层一层挪出三样点心,乃是繁华牡丹、比年有鱼、四柿快意,都是用水晶糕团做的栩栩如生的形状。每样点心都用一个田字格子的甜白瓷碟子装着, 每个格子里只盛婴儿拳头大小的一枚。章舒眉笑道:“这个配普洱茶风味最好。”紫鹃忙去倒了茶来, 又布银筷、银叉。一应安妥, 众丫环方退至外屋, 留她姊妹安闲说话。

礼毕。世人围随吴太君出了宗祠,一起行到到正门。见管事、家人早在照壁前重设了两个柴堆悬架,悬架上两口大锅,锅底下火焰熊熊,锅内里粥汤沸腾,粟米豆麦高低翻滚。再四五丈开外,则有街坊邻里、官绅百姓二三百人持锅碗瓢盆等相候。吴太君问:“济粥在那里?”就有洪氏捧一只大碗来,碗里便是方才熬好的粥食。吴太君亲手将粥食分到两只大锅当中,又取长柄勺搅拌三圈,然后奉告章霈:“代我分与各位高邻。”一时欢声雷动。吴太君向众邻居百姓请安,世人行礼,这才由李氏、洪氏等簇拥奉侍着返回澄辉堂去了。

一时水滚粥熟。章望率章由、章宪等抬过两只乌藤大筐,内里整整齐齐码了上百只黑釉陶碗,搁到大锅中间。章霈、章霂、章霑及吴太君上前。章霑拾碗,交与章霂;章霂捧碗,转向吴太君;吴太君舀粥食,只盛浅浅一个碗底;最末章霈接过盛粥之碗,再递与世人。斯须,全族男女老幼大家皆分得一碗,方有老管事等出去,将柴堆、悬架、锅盆等物移去。

章回一个字不敢说,脚底生风,一溜烟去了。这边黛玉上前,挽了林如海手,笑道:“爹爹何必又恐吓表哥?表哥脸上色彩都变了。”